中国网/中国发展门户网讯 内蒙古库伦旗蒙古族幼儿园的科学长廊上有一面院士墙,上面挂着很多院士的画像。经常会有小朋友来这里好奇地点一下按钮,听一听,虽然播放的科学家介绍他们似懂非懂,但是科学的种子已在他们心中悄悄萌芽。
内蒙古库伦旗和贵州水城县是中国科学院(简称“中科院”)定点帮扶的国家级贫困县。从 2018 年开始,中科院行政管理局(以下简称“行管局”)主动发挥热心公益事业的优良传统,秉承“有爱才有一切”的教育理念,借助中国科学院幼儿园、中国科学院附属实验学校的品牌优势和教学资源优势,分别于 2018 年 5 月 8 日、2019 年 4月 9 日与内蒙古库伦旗、贵州水城县签署战略合作协议,建立“科教帮扶”纽带,共建“学前教育示范基地”“义务教育示范基地”;为将优质科教资源辐射到贫困旗县,开展了以“科学”特色为核心的“科教帮扶”新模式的探索。
助学助教活动,为贫困地区孩子们心中埋下科学种子
结束上午的工作,行管局局长顾全马不停蹄地赶往机场。为了尽快拿出行管局教育扶贫方案,由行管局党委副书记带队,行管局扶贫工作小组、中科院幼儿园园长、中科院附属实验学校校长、老师总共 20 多人的前期调研工作小组已经在库伦旗开展了 1 个星期的实地调研。当晚,顾全必须要赶到库伦旗,与大家讨论并敲定方案。由于库伦旗没有机场,也没有高铁,从北京到库伦,顾全要先坐飞机到通辽市,再从通辽机场乘 4 个小时的车。到宾馆的时候,天已经黑透了。
为了方便跟政府对接,行管局扶贫工作组住的宾馆就在库伦旗政府办公大楼旁边。顾全来不及安顿,赶紧到了大家集合的房间,20 多人把地方坐的满满当当。求真务实是行管局做事的风格,也是顾全做事的准则,“这件事咱们能做到吗?做不到就一个字也不能写”——从幼儿园、学校的环境布设到师资培训计划,顾全每一项都听得很认真,直到凌晨 3 点,讨论才结束。顾全合上电脑,站起来看了看窗外,“外面都是星星,咱们还在热火朝天挑灯夜战,白天晚上连轴转,大家辛苦了!”
作为中国科学院全院的后勤支撑和保障单位,2018 年接到扶贫工作任务后,行管局组织下属幼儿园园长、学校校长及教学骨干先后开展 10 余次实地调研,深入了解库伦旗和水城县教育现状;针对调研过程中发现的问题,广泛汇集当地需求,组织了 10 余场工作小组会议,分析寻找帮扶工作着力点。经过实地调研发现,库伦旗和水城县的学前教育、义务教育教师普遍存在教学理念待更新、教学活动组织方法待细化、教学评价形式待丰富、教学反馈质量待提升等情况。与此同时,学校中的玩教具、图书、卫生保健信息化管理、实验仪器材料等教学与管理辅助软硬件较为缺乏,软件支持能力尤为薄弱。
库伦旗的科学教育资源比较匮乏。在交谈中,当地师生不时流露出对科学教育的浓厚兴趣,特别渴望了解天文、海洋、地理、信息自动化、航空航天和动植物等科学知识。但由于条件限制,库伦旗的老师和学生缺乏学习渠道,平时只能通过网络或电视学习了解。
针对这些情况,行管局协调北京中科科教发展基金会,向库伦旗捐赠了一大批图书和教学资料,包括 1 : 40 的“天眼”模型 1 套,以及交通安全帽、绘本、玩教具、图书等。目前,针对在帮扶过中发现的库伦旗蒙古族小学和水城县第六小学科学教室教学及实验材料较为缺乏的问题,行管局以中科院附属实验学校五年级正在实施的《生命科学前沿探索课程》为蓝本,向 2 所学校捐赠课程材料包。此外,北京中科科教发展基金会还为库伦旗提供 3 年总计 100 万元的助学助教资金,以用于部分优秀师生开展“走进中科院、走近科学家”科教融合活动。
“我们采包養網 花園买了很多图书,捐赠了很多器材、设备,但是怎么运过去是个大难题!火车不通,飞机也不可能,只能从北京开车送过去。我们到处找运输团队,路不好走,最后愣是从北京开了两天车拉过去的。”行管局新技术产业处李格锐说。
在为库伦旗蒙古族幼儿园设计、建造科学长廊时,施工要求高,很多细致的活当地的施工队干不了,只能从北京带去施工队。扶贫团队的成员克服困难一起上,就连墙的高度、院士画像挂的位置等这样的细节都亲力亲为,没有职位高低,所有人都扑在了一线。
“走进中科院、走近科学家”:这一切注定是我们成长路上一段不平凡的经历!
2018 年,“走进中科院、走近科学家”研学活动正式启动,目前已经举办了 3 期。活动每期都有一个相应的主题,除了有一场精心设计过的科普讲座以外,还会带领库伦旗学生走进相关研究所,近距离接触和了解中科院科学家如何开展科研工作。活动带队老师事先会布置一些作业,让学生带着问题去参观学习。每期活动结业的时候,每名学生都要求做汇报总结——把他们学到的、看到的、想到的做成 PPT 演示文稿,分组进行上台展示。原来很多学生都不会做 PPT,活动带队老师就手把手教他们。一些库伦旗的蒙古族学生平时都用蒙古语交流,用普通话做总结交流时在表达上会有一些困难,但他们还是很努力地去做。
从前期策划开始,研学活动就对学生做了严格要求。5 天的课程内容安排非常充实——到北京就是来学习的,不是来旅游的。第一期活动结束后,库伦旗的孩子们多少都有点遗憾,因为他们本以为会去参观长城、天安门,可是都没有,学习时间安排的太满了。后来,看到孩子们遗憾的眼神,活动带队老师也灵活调整了方案,专门腾出一个晚上的时间带着大家去看了鸟巢和水立方的夜景。结业式上,库伦旗的孩子们穿着蒙古族服装跳起了安代舞,依依不舍。
“走进中科院,走近科学家”开展 2 年以来,已组织 163 名库伦旗优秀师生参加了 3 次助学助教活动,还安排他们参观了中科院院史馆、“率先行动”成果展、京区和长春分院的研究院所及其博物馆。
回到家乡后,首期来京研学的库伦旗学生给白春礼院长寄去了感谢信,“感谢白爷爷以及所有爱心人士为我们创造的难得的学习机会!”“这一切注定是我们成长路上一段不平凡的经历!”“我们将牢记您的嘱托:不断提升科学素养,不断丰润爱国情怀,为进一步增进民族团结、实现伟大‘中国梦’作出积极贡献。”白春礼院长在回信中不仅表达了诚挚的问候,同时希望这些库伦旗学生能够珍惜美好时光、勤奋刻苦学习,早日成为有理想、有本领、有担当的优秀青年,为家乡发展和科技进步努力奋斗,包養也诚挚欢迎大家未来加入中科院的大家庭,为祖国的科技繁荣贡献自己的力量。
“科学快车”:一年开了 4 万公里
为增强科普活动的机动性、灵活性,让公众尤其是青少年更多地了解科技创新发展的前沿趋势,拓宽科学视野,中科院着力打造了“科学快车”科普活动。“科学快车”重点遴选中科院在深空、深海、深地、深蓝、生命科学、农业生态、大科学装置等领域的最新研究成果作为科普展品,不仅有车厢展厅,还有户外可移动展区和球幕充气影院。截至目前,“科学快车”开往库伦旗和水城县开展各类科普活动 20 余场,现场及线上参观人数达 11 250 人次。
“从大西北的新疆,一直到西南的贵州,2019 年我们的‘科学快车’跑了 4 万多公里。到贵州水城县的时候,我就在现场组织,当时排了很长很长的队。后来天快黑了,队伍还有老长,老师们感觉活动结束时可能还轮不到他们的学生进去参观,都急了。我们就决定延长展出时间,晚上也开放。再后来,有些家长也跑来看,因为孩子们看完一回去跟家长讲,讲得热血沸腾。现在教育都是需要家校联合,我们觉得家长来参观也很好。随后就决定把‘科学快车’开到水城县体育馆对公众开放了一天,这在当地影响很大。”行管局新技术产业处处长汤宏铭说。
“科学快车”让学生近距离感受最新的科研成果。此外,志愿者还指导学生共同完成科学小实验,观看球幕影院里播放的电影,在游戏中学习科学,体验科学的魅力。“科学快车”不仅把中科院高端优质科普资源送进库伦旗和水城县,也将科学的种子深深埋进孩子们的心里。
“‘科学快车’‘走进中科院,走进科学家’这些活动的资金都是我们想办法多渠道筹措解决的,就是为了让更多贫困地区的孩子亲身体会到科学的氛围。库伦旗蒙古族幼儿园的小朋友还用绘画描绘自己心中的‘科学快车’——10 米长的画卷,承载了他们对科学知识的向往。让科普的种子在孩子们的心里生根发芽,这也是我们的初衷。”汤宏铭说。
学前教育:塔娜的蜕变
塔娜坐在那里认真地记着笔记包養,这是她第一次参加这样的学习。从北京来的老师正在给她们这些库伦旗蒙古族幼儿园教师做培训,很多新颖的教学理念她从来没有听过。每当北京的老师提问或者让讲讲自己的看法时,塔娜也不敢发言,本来她就是个腼腆安静的姑娘。她只是觉得,北京的老师讲得真好,太多新知识新理念需要学习了。2019 年,北京的老师又来库伦旗给她们上课,其中有一个环节是教学活动研究,需要一位老师做研讨课给大家现场观摩。通过这一年的学习,塔娜有些想法,她想试试,于是便鼓起勇气报名,走上讲台,完成了一节科学观摩课。2020 年已经是跟北京老师结对子的第 3 年,塔娜还加入了幼儿园的教学科研课题组。经过 3 年的交流学习,塔娜跟北京老师做多了很多的探讨和交流,甚至对于很多问题都有自己的思考。“塔娜变了,我们很明显能看到塔娜的蜕变和成长”,中科院第五幼儿园园长张家莹说。
从事幼儿教育多年,张家莹对于幼儿园再熟悉不过了。在库伦旗连续走访了多家幼儿园后,她观察到当地的幼儿园教室空间很大,宽敞明亮,但是孩子们的玩教具的种类和数量却很少,还都是乱堆乱放;并且,只有一些简单的生活必需品。这从侧面反应了当地幼教的教学观念落后。通过跟当地幼教老师的交谈,张家莹发现库伦旗幼儿园的老师们对于国家教育的纲领性文件,以及幼儿的年龄特点、学习特点和发展目标的认识都非常模糊和欠缺。几堂课听下来,张家莹看到,基本上都是老师在上面讲,孩子在下面被动听,互动很少,这是很明显的小学化倾向。
张翔岚是中科院第五幼儿园的保教主任,她正尝试给库伦旗蒙古族幼儿园的孩子们上课,让当地老师以助手的形式参与并观摩。“孩子们可高兴了,上课互动都非常积极。这跟我们之前想象的不一样,我们原以为孩子们会很拘束。这还是跟老师营造的宽松和开放的课堂氛围有关。后来,库伦的老师也逐渐学会了这些教学方法,敢于在课堂上放手,鼓励孩子们自主探索。”张翔岚开心地说。
“我们的培训计划是循序渐进的,第一年的目标是努力让当地老师转变教学观念,了解幼儿的学习特点;第二年主要以教学活动为主。通过这两年的学习,库伦旗的老师们在教育理念上有了一些提升,已经具备独立思考和发现问题的能力。接下来,要帮助她们进一步提高教学研究意识和反思能力。因此,第三年就以开展教科研培训为主,以此来推动当地幼儿园教师的能力发展。”张家莹说。
2020 年 6 月18日,在中科院幼儿园老师的精心指导下,库伦旗蒙古族幼儿园第一个市级课题顺利通过通辽市 2020 年教育科研课题审核,被批准立项。2020 年是中科院幼儿园对口帮扶库伦旗蒙古族幼儿园工作的收官之年。结合库伦旗教育科技体育局提出的培训需求和库伦旗蒙古族幼儿园的工作实际,中科院幼儿园 2020 年 3 月制定了促进库伦旗蒙古族幼儿园课题申报及开展的能力提升专项支持计划。在中科院幼儿园总园长王春菊的带领下,专门成立由中科院幼儿园教研中心教研员、中科院第五幼儿园园长及业务骨干组成包養網心得的课题帮扶指导小组,精准、有效指导库伦旗蒙古族幼儿园的教育科研课题。
“今年因为受疫情影响,我们主要以线上的形式来对她们进行指导——先后有 4 次集中讨论,项目申报书都是一条条地帮他们细抠。课题申报成功后,我们都不敢相信,特别兴奋,因为只有这么短的准备时间。他们变化真是太大了,真得很棒。”张家莹兴奋地说,“能感受到库伦旗蒙古族幼儿园的教学水平整体上有了很大提高”。
义务教育:科教帮扶这件事,既是帮助贫困地区,也是帮助我们自己
陆建伟是行管局教育发展处处长,也是中科院附属实验学校校长。“我们的帮扶工作主要是围绕师资交流和师资培训。”陆建伟说,“一方面是‘请进来’,也就是对方的老师到北京来学习,参加‘走进中科院,走近科学家’活动;另一方面是‘走出去’,即围绕区域教育教学要求,每年 5 月和 10 月各派一批骨干教师到库伦旗和水城县。每次都有一名副校长带队,骨干教师中至少有一个博士、一个教学主任、一个优秀班主任。我们把这些人派过去,目的就是要从教学管理和教学方法培训上全部覆盖到位。”
2018 年以来,中科院附属实验学校先后选派 31 名优秀教师和校长分 8 批次赴库伦旗和水城县;通过系列讲座、展示课、研究课及评课等形式,对库伦旗 40 余所中小学教师、校长开展了 2 448 人次的教学培训,为 6 所小学 1 000 余名学生提供了科学示范课程。每批次培训都按“规定动作+自选动作”的形式设计帮扶内容。“规定动作”有“四个一”,即:面向中小学中层以上干部做一场学校管理经验大报告,面向学科骨干教师讲一堂学科教学示范课,面向在校包養網学生上一堂博士科学课,以及面向学科老师组织一次教研听评课。“自选动作”则是根据库伦旗、水城县教育局及帮扶学校的需求,增加有针对性的报告、讲座、研讨、交流、集中备课等教育教学交流活动,与当地教师分享教材解读、教学设计、课标把握及教学资源融合等经验与做法。
“水城县和库伦旗学校的硬件设施比较好。但因为是贫困地区,他们欠缺的是软实力,整个教育理念、思想、做法相对来说比较传统,跟当下的教育需求是有脱节的。我们有责任把最新的教育理念和经验毫无保留地提供给他们。我们建了很多微信群,到现在为止老师们的交流都很活跃,有疑问都是远程指导,及时解决。”陆建伟说。
“前期调研的时候发现了挺多问题,比如说备课。当地老师都是自己备备课就可以了,也没有人指导,教研水平比较弱,所以我们就在这方面花了很多功夫。‘三备两研’是中科院附属实验学校每节课的必备流程,这个工作做好了,课堂效率就高。我们把这个方法也带到了库伦和水城。”陆建伟介绍,“三备”就是“个人备课、集体备课、个人复备”;“两研”就是“课前教研、课后教研”,课前要围绕课程准备怎么教进行研讨一次,课后还要根据课堂情况再次研讨,发现并改进问题。“我们的示范课都不止 1 次,每个老师都得讲 4 次。还需要参加集体备课——集体备课是‘三备两研’里面最重要的环节。这对当地老师的教学观念、教学水平及学科能力培养提高帮助非常大。此外,还结了 30 多对‘师徒结对’。”
“其实我们从库伦和水城也学到了很多东西。库伦和水城的孩子特别坚韧向学,这股精神是很多北京孩子欠缺的。附属实验学校不少孩子自认为已经很努力了,但是比起来还是有差距,这种常态化的交流对于我们来说也是一种教育。”陆建伟说
“扶贫绝对不是高高在上的施舍,而是一种相互的学习”,谈起扶贫心得,陆建伟深有感触。“实际上我们是被教育的,包括老师和学生。他们在那种艰苦环境下,坚守教师教育的岗位,在资源这么匮乏的情况下,还如饥似渴地学习。科教帮扶这件事,既是帮助贫困地区,也是帮助我们自己。虽然说为贫困地区提供了一些物资、人力方面的帮助,但我们自己受益的是无形的、内在的精神力量,是对灵魂的一种熏陶和提升。”
3 年扶贫期快到了,水城县和库伦旗都已摘帽脱贫。摘帽不摘责任、摘帽不摘帮扶,陆建伟想对库伦旗进行长期回访,“扶贫工作不是走走过场,我们还是希望未来能从机制和资金上有一种保证,把帮扶工作延续下去。”
教育扶贫:有爱才有一切
科教帮扶,核心在“扶智”。推动贫困地区教育事业加快发展、教师队伍素质能力不断提高,让贫困地区每一个孩子都能接受良好教育,是扶贫开发的重要任务,也是阻断贫困代际传递的重要途径。习近平总书记到河北阜平县考察扶贫开发工作时专门强调:“要把下一代的教育工作做好,特别是要注重山区贫困地区下一代的成长。”
教育扶贫,既立足当下,又惠及长远;既“雪中送炭”,又“授人以渔”。“我们的教育理念是‘有爱才有一切’,带着想法、理念、人员、物资及所有一切,带着一片爱心去做教育扶贫工作。最开始我们想从科普教育入手,把中科院的教育理念、教育方法,以及教具、教材等物资送过去,给库伦和水城的孩子提供丰富的科学教育课程。”汤宏铭说,“不过后来,经过前期调研和扶贫工作的推进,发现对当地教师的培训有时候比对学生的更重要。因此,我们根据实际情况调整了方案,制定了对帮扶学校教师的线上线下整体帮扶计划。经过 2 年的结对帮扶,当地的老师进步很大。”
“3H”工程——HOUSE、HOME、HEALTH 是中国科学院行政管理局承担的重要任务,其中教育是“HOME”的核心部分。“下一步我们也要丰富‘3H’工程中‘HOME’的概念,除了做好院内的保障工作,同时要作好教育品牌的输出,以配合地方政府的发展,尤其是帮扶地区的教育质量提升。”汤宏铭说,“从社会担当角度来说,这是职责所在,我们希望在脱贫攻坚战中贡献一份微薄的力量。(作者:张帆、杨柳春、文彦杰;《中国科学院院刊》供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