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04-01

讓中國水電領跑全球——記“國度出色找包養網工程師”覃年夜清

科技日報記者 李麗云 練習記者 朱虹

“具有迷信家精力的工程師,在鍛造新產物的同時,更要有新發明,策劃中國原創。”不久前,哈包養網爾濱電氣團體無限公司首席迷信家覃年夜清榮獲“國度出色工程師”稱號,并作為第一位獲獎代表在表揚年夜會上講話。

為了我國水電設備的“三峽夢”“百萬夢”,覃年夜清率領團隊依托國度嚴重包養網工程,經由過程自立立異,霸佔了多項世界級前沿技巧困難。包養他們幾十年走過了發財國度幾百年才完成的產業化過程,在水電設備範疇完成了從跟跑、并跑到領跑的立異跨越,登上了水電範疇“珠穆朗瑪峰”。

不竭超出!先生贏了洋鍛練

在哈電團體包養網哈爾濱電機廠無限義務公司(以下簡稱“哈電團體電機公司”)實驗臺,展現著數十個覃年夜清帶隊研發的轉輪模子。

“水力包養網機械專門研究小大由之,小到魚缸水泵,年夜到三峽電站水輪機。”覃年夜清告知記者,介入三峽扶植是水力機械專門研究先生的最高幻想。1987年結業后,他絕不遲疑離開哈電團體電機公司年夜電機研討所。

2003年10月1日是楊利偉從太空回來的日子,也是三峽右岸機想通了這一點,回歸了初衷,藍雨華的心很快就穩定了下來,不再多愁善感,也不再忐忑不安。組公然投標包養,覃年夜清團隊和本包養網國團隊同臺競技的日子。“我們到現場做實驗的心境和包養迎接楊利偉的心境一樣衝動。”覃年夜清回想說。那時,本國專家還不了解,他們一向以為不成能完成的世界困難,已被覃年夜清團隊霸佔。

“這個世界級困難是水輪機高部門負荷壓力脈動,被業內以為如癌癥般無法霸佔。”覃年夜清說,工程師的義務就包養是“完成”,即便在道理和公包養式還不是非常明白的情形下。

覃年夜清團隊夜以繼日、不竭摸索,終于研制包養出L型葉片轉輪,率先霸佔了“混流式水輪機高部門負荷壓力脈動”困難。至此,我國擁有了本身的焦點技巧,中國水電從本來的包養包養網跑、并跑,開端領跑,用短短幾年時光完成了三十年的跨越。今朝,該結果已勝利推行到溪洛渡、向家壩、構皮灘、巖灘、景洪等年夜型電站機組。

尋求極限!登下水電範疇“珠穆朗瑪峰”

2包養網021包養包養網6月28日,由覃年夜清帶包養隊研發的世界單機容量最年夜的白鶴灘水包養電站右岸14號機組沖刺帶負荷100萬千瓦勝利,完成了我國高端設備制造的嚴重衝破。

覃年夜清說:“我們登上了水電範疇的‘珠穆朗瑪峰包養包養網。本國沒有的,我們中國可以有;本國人自己的愚蠢讓多少人曾經包養傷害過,多少無辜的人為她失去了生命。包養網沒做到的,我們中國人能做到。”

“一臺機組是不是精品,要包養網害看運轉機能。運轉機能好欠好,重要表現在水輪機穩固性上。”覃年夜清說,那時業內專家廣泛以為,白鶴灘機組能在45%—100%額外負荷之間穩固包養運轉已是極限。但他自我加壓,默默給本身定下了在0—100%穩固運轉的目的包養。“我綜合斟“你出門總是要錢的——” 藍玉華話還沒說完就被打斷了。酌了將來風電太陽能的成長遠景,以為必需擴展容量,拓寬穩固性。”覃年夜清說。

覃年夜清率領團隊沖進世界水電“無人區”。白鶴灘轉輪“包養網誰教你讀書讀書?”模子招標預備實驗啟動后,他們共研發了11臺模子轉輪,完成了50余次分歧design計劃具包養網體的模子實驗。傳感器拆換、實驗數據采集、裝備運轉診查……周而復始地停止著。終極,他們開闢降生界單機容量最年夜包養的百萬千瓦混流式水電機組是非葉片轉輪,使包養網我國巨型混流式水輪機研制處于世界搶先程度。

現在,覃年夜清團隊勝利開闢的超寬負荷高穩固性新一代水電機組,機動性進一個步驟進步。從供能、儲能再到調能,他們讓水電設備財產從頭煥發了芳華。

2024-04-01

画家来到村里 村民拿起画笔(文化产业赋能乡村)_中查包養網站国网

“零799艺术区”俯瞰。

陈云发在绘画。

江口村廊桥景观。

以上图片均为本报记者王丹摄

春风徐徐,远山披上绿意。“咚咚咚!”一阵急促的敲门声叫醒了陈云发。张佰桥站在门口:“老陈,走!上山写生去!”

陈云发今年65岁,是江西省萍乡市湘东区江口村的农民,张佰桥是湘东区美术协会主席。自从“零799艺术区”来到村里,他俩就成了好朋友,陈云发也一步步圆了他的“画家梦”。

“0799”是萍乡市的电话区号。几年前,萍乡市安源区的一处旧工厂里开有18个艺术工作室,聚集了张佰桥等一批艺术家,形成了名为“零799艺术区”的艺术聚落。艺术家们在此创作,筹建美术馆、举办公益展览。后来,旧工厂面临搬迁,18个艺术工作室怎么办?风景秀美的江口村,进入艺术家们的视野。

沿着萍水河驱车在省道上,青山掩映,流水潺潺,江口村便坐落在河岸边。江口村是一个建制村,有10个自然村1700余人。“曾经,河里一股煤油味,省道通车前,出村都靠摆渡船,建起江口大桥前,出村要绕好长一段路。”陈云发回忆。后来包養網心得,建了桥,通了车,修了进村路,整治了河岸,江口村越来越秀美。

就这样,在一座小山坡上,100多天,“长”出20余栋白房子和名为“白空间”的湘东区美术馆。2020年10月,30多名艺术家搬进江口村,小山村变包養網 花園身“艺术村”。

“白色,意味着包容。任何色彩在白色背景的映衬下都会显得很突出,我们希望更好地呈现艺术之美。”张佰桥说。随着艺术家来到村子,也带来更多关于“美”的展陈。

一手托着调色盘,一手举着画笔,眼前一个画架,陈云发常常沉浸在自己的创作中。过去,陈云发以种田和做泥瓦工为生。艺术区建设期间,陈云发家中的几间房子被张佰桥租来存放画具。艺术家们创作时,陈云发也在旁边看。后来,张佰桥送给陈云发一套画具,“感兴趣,就跟着学!”

河边、田间、山上,艺术家去写生,陈云发也跟着去。美术馆建成后,每年定期面向公众开设免费培训课程,陈云发总是积极参加。艺术家们还常常到湘东区各乡镇的新时代文明实践站,开展面向乡村教师的“艺术大讲堂”。

渐渐地,陈云发从“陈师傅”变成了“陈老师”。第一年,他只是简单地模仿,把看到的景象直接用色块“搬”到画板上;第二年,他的画板上,有了更多样的调色、更细腻的笔触;第三年,他有了自己的绘画创意和表达,用张佰桥的话说,“已经有向主观创作过渡的趋势”。

3年来,陈云发已经卖出50多幅画,还有8幅作品入选美术馆的展览,2幅被收藏。改变同样发生在张佰桥身上,过去3年,他的作品几乎全部和乡村有关,“越来越喜欢待在村子里,和大半村民都相识”。

乡村给艺术家们以丰富灵感,艺术也给村庄带来了人气。

2022年,江口村依托现有资源,修建完善了鸬鹚烟雨艺术景区、研学包養網中心等文化空间。此外,江口村还搞起了全域旅游,成立强村富民公司,发展农旅研学,让山水艺术嵌入文旅产业。

江口村党包養網总支书记杨文群介绍,几名村民在艺术家们的培训下成包養網为扎染、版画、陶艺等方面的研学老师,在家门口就能就业。短短两三年,江口村集体经济收入从不到10万元增至2023年的107万元,农文旅产业带动400余名村民就业增收。

眼下,萍乡市第四届零799艺术作品展正在“白空间”举办,吸引不少人前来参观。“画展里有我的3幅作品。参展作品都有门槛和标准,我画得还不够好,要继续画嘞!”陈云发笑着说。

■记者手记

文化赋能,需要“贴地生长”

一处栖于旧工厂的艺术聚落,为搬迁挪地,该何去何从?一个风景秀美的偏远山村,文化资源匮乏,该如何发展?

江口村“零799艺术区”的实践,给出了一种探索。

采访中,江口村党总支书记杨文群讲起村子曾经交通不便,出村得走几里地,再过河,后搭车。为此,他带着村民种荷花、养龙虾,“把村子打扮得美美的”,为发展乡村旅游打下基础。艺术区“搬家”时沿河选址,就选中了江口村。

乡村发展,要挖掘自身禀赋。在记者采访过的文化赋能乡村发展的案例中,要么是村子本身文化遗产丰厚,在保留优秀传统文化的基础上加以挖掘,要么是村庄的基础设施健全、人居环境良好——如此,吸引了文化产业入驻。

文化赋能,需要“贴地生长”。艺术家张佰桥和村民陈云发的互动便是生动写照。张佰桥说,来到江口村后,对村庄的认识、与村民的交往,成为他源源不断的创作灵感;陈云发则在农闲时拿起画笔,吃上文旅饭,开启新生活。扎根乡土的文化产业才能焕发勃勃生机,乡村发展需要更多热爱这片土地的人。

还要看到,推进乡村文化振兴,发展过程中要注重加强引导、统筹规划,避免千篇一律。唯有如此,方能促进文化与乡村的和谐共生、双向奔赴。

2024-04-01

AI PC革命背后:普通人需查包養網站要换电脑吗?_中国网

中新网3月29日电(中新财经记者 吴涛)一直以来,PC行业“挤牙膏”式更新备受吐槽,直至AI PC时代的到来,或将结束这种状态。

不少分析指出,PC这个“夕阳产业”或迎来重生,将专用的AI加速硬件集成到个人电脑,可以在效率、生产力、协作和创造力方面实现惊人的创新,“就像你的私人秘书一样。”

AI PC对配置要求非常高

什么算是AI PC?独立的前沿科技研究机构未尽研究近日发布报告指出,成为AI PC必须满足五大特征,其中就包括内嵌个人大模型,标配本地混合AI算力等。

微软官网截图。

换成通俗的数字就是PC同时满足内存最少要达到16GB;模型参数为70亿;AI包養網排名算力要达到40 TOPS(1TOPS代表处理器每秒钟可进行一万亿次操作)等。

不过目前对AI PC还没有权威定义,目前一个主流观点认为,看电脑是否配置了神经网络处理单元(NPU)。但也有报告指出,本地AI算力指CPU+NPU+GPU的AI整体算力,并非仅NPU提供的算力。还有PC厂商认为,AI PC必须要有独立的物理按键以方便“一键AI”。

英特尔中国区技术部总经理高宇近日表示,未来AI PC入门级标配一定是32G内存,而当前16G包養内存一定会被淘汰,明年64G PC将开始出货。同时,AI PC对SSD性能和容量提出非常高的要求。

AMD董事会主席兼首席执行官苏姿丰近日也表示,AI PC实际上应该是CPU、GPU和NPU的结合,尤其是考虑到其中的一些模型可在CPU、GPU或NPU任何一个上面运行。

近日,微软发布两款AI PC,除了配备新一代处理器外,还拥有加快执行AI任务的智能计算时代核心“大脑”神经网络处理单元。

为什么要配置NPU?IDC在一份报告中指出,在通用的算力平台上,CPU为主的算力结构,难以满足AI神经网络的并行计算负载的要求,也不具备经济性。

率先覆盖AI专业人士

AI PC的到来是否意味着现在电脑落伍了?普通消费者需要更换电脑吗?

通信行业观察家项立刚接受中新财经采访时表示,AI PC的覆盖肯定还是从专业人士开始,普通消费者并不需要追求潮流更换机器,短时间内AI PC也不会出现一个绝对的能力,是以前电脑不具有的,只是一些智能化的能力会更好,未来的电脑对这些能力都会不断提升。

资料图。

据不完全梳理,目前发布的AI PC功能包括但不仅限于既可以适用于电脑任何程序,也可实现自然语言模糊搜索、理解上下文、编辑图像、长文本生成、实时翻译、一键呼唤AI、摄像头自动取景等,AI生成图片和视频也不在话下,使用起来就和自己的“秘书”一样。

未尽研究的报告也指出,AI知识工作者将成为AI PC早期用户群体,而且用户一旦体验过AI PC,将无法回退至上一代PC,这样的趋势已经在智能手机对功能机上发生过一次。

从预测A包養I PC的出货量中或也可看出PC产业走向。Canalys最新预测数据显示,2024年,全球AI PC出货量将达到4800万台,占个人电脑总出货量的18%。但这仅是市场转型的开始,预计到2025年,AI PC出货量将超过1亿台,占PC总出货量的40%。

“到2028年,AI PC出货量将达到2.05亿台,2024年至2028年期间的复合年增长率将达到惊人的44%。”Canalys数据显示。

包養为什么是PC?

长期以来,PC产业的更新都在拼显卡、拼屏幕,再加上“挤牙膏”式的CPU能力提升,饱受诟病,甚至被称为“夕阳产业”。所以,市场有疑问:为什么AI的应用载体会选择在PC上展开?

有分析称,此次AI PC的到来或不同于以往的更新换代,或成为行业“分水岭”。联想集团副总裁、中国区首席市场官王传东近日就表示,AI技术的爆发式增长,让电脑有望成为真正意义上可以像人脑一样思考的个人助理,PC的价值将被重新定义。

“AI PC拥有最强的终端算力,超大的本地存储和丰富的交互功能,是绝佳的生产力平台。因此,AI PC将成为AI普惠的首选终端。”王传东称。

项立刚对中新财经表示,目前为止,AI PC是在个人电脑里面配置了GPU和NPU,这样在语音识别、图形处理等方面有更好的效果,加入了人工智能处理能力,未来所有的电脑都会逐渐加入更加强大的AI能力,在AI终端方面的包養網表现值得期待。

IDC报告也认为,PC是迄今为止最强的个人计算平台,兼具强算力与便携性的平衡,AI个人大模型与PC结合,是一次天然般配。PC最有可能成为AI普惠的首选终端,与此同时,AI也将成为PC开启第三次大升级的关键技术驱动力。

2024-04-01

在校门口护送学生16年(点查包養心得赞新时代)_中国网

清晨,天刚蒙蒙亮,风中尚有点点寒意。在江苏省常州市金坛区华罗庚实验学校门口,一名身着荧光绿马甲的交警已站在路边,开始了新一天的“护学时间”。

车流逐渐增多。“下车往右看,看好脚下,不要跑。”“家长往前看,别着急。”他一边叮嘱学生和家长,一边在外侧车道来回走动,引导送学车辆,待车辆停稳后,接上学生,左右观望,然后迅速把学生护送到校门口,自己再回到路边。这样的过程一遍遍重复,动作娴熟,富有耐心。这名交警便是陆旭东(见图,资料图片),寒来暑往中,几乎每天上下学时间,他都在校门口护送学生,一护就是16年。

华罗庚实验学校在校学生4000来人。早晚高峰时,接送学生的车辆拥挤,校门前机动车、电动车、自行车混杂在一起,使这段路成为常州城区最拥堵的路段之一。2008年,陆旭东来到华罗庚实验学校路口执勤,这里的交通状况令他格外上心。

道路拥堵,孩子们又活泼好动,如何安全快捷地接送学生?陆旭东观察发现,家长接送孩子时平均一辆车需停靠一分半钟。“有一次,我碰巧把一个孩子送到校门口,发现如果有人专门护送孩子,可以大大节省车辆停靠时间,更加安全。”陆旭东说。就这样,他开始在上下学高峰时边疏解交通,边护送孩子。

陆旭东的做法成功改善了学校门口路段的交通状况,也得到了众多家长的支持。2012年6月,常州市公安局金坛分局在这个路口设立“陆旭东护学岗”。

护送学生,日复一日,年复一年,琐碎而辛苦,陆旭东在这里一站就是16年。16年的坚守背后,有一种割舍不下的特殊情谊。

常年的风吹日晒让陆旭包養东的皮肤黝黑。陆旭东常说:“牵起孩子们的手,就肩负了使命,我必须心无旁骛。”护学时间里,陆旭东从来不带手机,却常年将雨伞放在校园门卫处,在需要的时候随时为孩子们撑起。

每当因出差没有去学校门口执勤,陆旭东心中总是挂念孩子们,已经彼此熟悉的家长们也会关切地给他打电话或发信息。家长们的认可与信赖,让陆旭东感到满足、自豪和幸福。

最近几年,金坛区的汽车保有量大量增长,辖区内不同学校面临的护学难题不同。陆旭东还发挥自己的经验优势,为城区49所学校制订了“一校一策”的护学与疏导交通方案,有效提升了学校周边的交通通行效率。

在陆旭东的建议下,当地公安部门联合规划、城建等部门,多次对华罗庚实验学校周边的交通设施进行改造,让道路更宽阔;在校门口斑马线旁设置“学生等待区”,在道路两侧增设缓冲区、临时停靠点;改造周边的停车场,增加停车位,让接送学生的车辆有地方停靠。

如今,“陆旭东护学岗”的包養網價格护学队伍已经壮大到十几人。学生家长也参与到护学中来。“每个早晨,学生家长志愿者分两班服务队,包含3名志愿者,志愿时长为半个小时。”陆旭东说。每到开学前,陆旭东还会将志愿者们请到交警大队集中培训,结合路口平面示意图讲解注意事项。“每天早上,我们也安排了值包養班老师在校门口协助护学。”华罗庚实验学校副校长陈艳介绍,现在学校已形成了警、校、家包養網排名三方合作的护学模式。

经过持续努力,陆旭东与家长们之间的默契不断加深,学校周围的交通顺畅安全多了。陆旭东每天的护学时间从原来的一个半小时,缩短到半个小时左右。陆旭东也成为孩子们熟悉的交通安全宣传员,经常走进班级宣讲,将交通安全知识带给更多学生和家庭。

2024-04-01

通路十年看墨脱(记录中国)_中国查甜心包養網网

10月13日拍摄的墨脱县城。

新华社记者 孙 非摄

10月13日,工人们在墨脱县修筑乡村公路。

新华社记者 孙 非摄

穿过长隧道,眼前云雾蒙蒙,道旁林木森森,汽车驶进西藏林芝市墨脱县。

地处雅鲁藏布江大峡谷地带,四围是高耸入云的雪山,地质不稳定、气候极特殊,墨脱独自绽放于喜马拉雅山脉东端南麓。

墨脱通路难。自上世纪60年代起,一代代公路建设者在此挥汗奋战。

墨脱通路值。2013年,波墨(波密—墨脱)公路通车。作为我国最后一个通公路的县,墨脱有了独具风情的旅游路、共享发展的幸福路。

通路十年,如今的墨脱什么样?近日记者前往探访。

曾经进城走一整天,如今坐车只要40分钟

周末,中巴车行驶在墨脱乡道上,车里满是孩子们的欢声笑语,他们正从县城的学校,回到各家所在的乡镇。

“公路通到墨脱后,外地到县城是方便了,但各乡镇到县城的路,还是不好走。”在客运公司工作的次仁央珍还记得,七八年前,她的叔叔从乡里进一趟县城,行李人背马驮,要走上一整天。

现在可不一样了。次仁央珍介绍,同样的路程,只需要40分钟。私家车多起来,乡村客车也方便。墨脱全县有七乡一镇,目前六乡一镇通了包養行情客车,县里至市里的客运班车每日固定发车,班次灵活增减。

这得益于2017年到2020年,国家投资近12亿元对波墨公路进行整治改建,并对墨脱全县农村公路进行标准化改造,大大提高了公路通达率。

如今,全县公路通车总里程从10年前的268.64公里延长到579.54公里,乡、村公路通达率达到100包養%,农村公路基本实现四级通行条件。29个行政村通客车,行政村通客车率达64.4%。

今年10月,西藏又投资1.8亿元启动国道559线提质改造工程。“墨脱公路建设持续提升,交通的包養網微循环将有效增进群众幸福感。”林芝市委常委、墨脱县委书记符永波说。

将游客引进来,让农产品出深山

在墨脱县格林村,不仅可以远眺南迦巴瓦峰,还可将近处的原始森林、不远处的高山草甸尽收眼底。独特的多元自然景观吸引了许多游客。

“今年民宿经常‘爆满’。”村民仁青措姆在村包養網 花園里的支持下经营民宿。村里共有6栋小楼做成包養民宿,每栋能带来10多万元的年收入。通过不断投入基础设施建设,格林村的道路、民宿等初具规模,受到自驾游游客青睐。

游客李先生就是一名自驾游爱好者,“这是我10年来第三次进西藏,第一次进墨脱。”他说,“以前总听说墨脱道路艰险,就放弃了。这次来才发现小村庄的路也这么好,从县城开车进村只要1小时。”

近年来,墨脱县持续完善旅游公共服务设施,旅游产业提质升级。今年前三季度,全县共接待游客34.8万人次,实现旅游综合收入2.24亿元,其中农牧民参与旅游服务综合收入1384.22万元。

便利的交通不仅将游客引进来,也让墨脱农产品走出深山。陈先生在格林村经营一家农产品公司,与当地村集体以“村企合作”模式携手发展,注册品牌,将茶叶、红米、灵芝、蜂蜜、木耳等收购、加工、包装并销往各地。

今年,这家企业预计为格林村创收200万元以上,村民也能通过参与茶园经营、供给特产等增加收入。陈先生说:“墨脱的交通不断改善,我投资兴业的信心更坚定了。”

与外界的交流日益密切,为墨脱发展注入新鲜活力。符永波介绍,墨脱县生产总值从2012年的2.6亿元提高到2022年的7.9亿元。依托交通发展,当地特色农产品打开了市场,出产的茶叶和各类林下资源去年外销超900万元。受此带动,当地群众近两年累计增收超过1600万元。

居住条件极大改善,送医下乡更方便

路,延伸向大山褶皱的深处,改变着墨脱的一切。

背崩乡巴登村党支部书记新生,是土生土长的墨脱人。“通公路前,我们连像样的房子都没有。国家想给我们盖房子,可没有路,建材都运不进来。”新生说。

波墨公路开通,建设物资源源不断运进雅鲁藏布江大峡谷深处。墨脱县陆续通电、通网,电视、广播、移动信号、互联网综合人口覆盖率均达100%,城乡面貌发生巨大变化。

2021年,巴登村从山上整体搬迁至新村,乡亲们住进新建的二层小楼,房间里家电齐全,自来水汩汩流出水龙头。

十几年前,新生干着墨脱最传统的职业——“背夫”。他和村里十几个青年劳动力翻山越岭去米林县,出发时,背篓里是墨脱特产的辣椒、竹编;回来时,背着油盐百货。一来一回,要在野外跋涉八九日。路途艰险,有一次,一块大石头落下,恰好砸中新生的背篓,物资滚下山崖,人也差点受伤。

高昂的运输成本让墨脱的物价一度高涨。“公路通了以后,价格就降下来了。”新生说。如今的墨脱,街上商铺密集,商品琳琅满目,群众还时常用电商网购,生活更方便。

清晨,墨脱县人民医院外科医生加央出发,下乡给群众义诊。过去,群众出山就医难,医生下乡服务也难;现在,上门服务成为常态,医生可以当日往返。测血压、检血糖,到达乡镇后,加央熟练地为群众开展健康监测,按需开药。

今年9月以来,墨脱县医院派医生下乡为群众开展义诊、健康讲座等活动,发放药品57种、宣传手册146份,448名群众从中受益。

交通便利了,产业更兴旺,民生有保障,墨脱群众的日子,越过越有盼头。

制图:蔡华伟

2024-04-01

文昌市查包養心得清港村:激活“党建引擎” 赋能乡村振兴_中国网

近年来,海南省文昌市东郊镇清港村充分发挥“党建引擎”作用,深挖优势资源,因地制宜发展特色产业,深入推进“六水共治”工作,持续改善农村人居环境,不断激活乡村振兴新动能。

“在这里上班很开心,每个月有4000元的工资,而且离家很近,做事比较轻松,时间比较自由,还可以照顾家庭。”王小苏是文昌市东郊镇清港村委会十一村的村民,同时也是村里茶餐厅的服务员。王小苏说,自己在网上看到村委会茶店的招聘信息后,便第一时间去应聘,对于现在的工作,她表示很满意。

驻村以来,清港村乡村振兴工作队同村委会干部多次入户走访,了解村民生产生活需求,因地制宜谋划乡村产业发展,引进了茶餐厅项目。文昌市东郊镇清港村乡村振兴工作队队长、清港村驻村“第一书记”陈高健介绍,清港村委会利用老办公室的闲置场所,盘活资源,通过招商引资引进一批企业入驻,并同企业签订了协议,村委会每年不仅获得固定分红,还可以解决周边村民就业需求。

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是实施乡村振兴的重要抓手。陈高健介绍,黄洞沟是清港村农业灌溉用水的包養網主要来源,流经清港村五个村民小组。为彻底解决生态环境污包養染和农田灌溉用水问题,清港村乡村振兴工作队联合村党支部成立了生态环境整治工作领导小组,一边组织党员干部、群包養網众清理沟渠里的垃圾、杂物,一边筹措资金多管齐下治污水,成效立竿见影。此外,乡村振兴队还在沟渠河道两边安装了路灯,为村民提供饭后休闲好去处。

如今,清港村的乡村面貌和包養網比較颜值有了变化,一幅新的图景正在绘就。陈高健说,下一步乡村振兴工作队将继续落实各项举措,因地制宜,整合各方资源,面向市场,奋力招商,选准产业,牢牢抓住“万亩椰林+卫星发射+旅游公路+基层党组织+农户的产业”融合板块,进一步增强村级党组织在推动村集体经济产业中包養網的内生动力,奋力推进清港村各项事业建设行稳致远。(马誉嘉 苏贤辉 林学龙)

2024-04-01

一场乡镇庙会,何以3天引客30万人次?_中查包養心得国网

春意盎然,3月13日至15日,农历二月初四至初六,九江市柴桑区马回岭镇上演了一场热闹非凡的盛会,短短3天时间,吸引游客30万人次。一个乡镇庙会,何以如此火爆?

有底蕴:百年传承

清晨,春风中带着一丝凉意,人还未到马回岭集镇中心,眼前已是一片人声鼎沸的景象。街道两侧,摊位紧挨着摊位,绵延数里,商品琳琅满目。

今年56岁的马回岭镇朝阳村村民吴小鹏,见证了小镇的发展与变迁,也见证了庙会一次又一次的热闹光景。

时间倒回50年前。“那时的庙会和现在同样热闹,走到哪儿都是人挤人。”吴小鹏回忆,卖家没有精致的摊位,都是用蛇皮袋或布袋铺成一个个简易摊位,商品摆得满满当当。最吸引孩子的是小吃摊,新鲜出炉的油糍、油粑,他一口气能吃4个。

源自清光绪年间的马回岭庙会,至今已传承100余载。时光荏苒,古老的庙会已演变成影响周边地区的重要物资交流会包養網 花園,交易时间也由每年的农历二月包養網排名初四一天延长至初四至初六三天。

善运行:双向奔赴

熙熙攘攘的人群中,一个身穿传统苗族服装的姑娘格外引人注目。来自贵州黔东南的张小英,正熟练地向顾客介绍着摊位上的饰品。

“我在社交平台看到了马回岭庙会的视频,觉得这里人气旺、能挣钱,就来了。”张小英的摊位前总是围满了人,银饰个个不重样,在阳光的照耀下闪闪发亮。由于物美价廉,饰品十分俏销,一天下来她挣了近2000元。

马回岭庙会的人气,源自百年传承的底蕴,更来自群众的口口相传。农副产品、竹木家具、花木种苗、百货布匹、特色食品、文化用品,能想到的东西这里几乎都看得到。摆摊的商家除了本地人,还有很多像张小英一样的外地人,带来了许多具有其他地方特色的产品。

除了商家和顾客,还有一群人也忙碌而充满期待。街上,公安民警、志愿者随处可见,为庙会的顺利进行保驾护航。“马回包養網岭庙会是群众自发组织的活动,我们更多时候充当的是服务者的角色。”马回岭镇党委副书记王小佳告诉记者,在庙会开始前一段时间,政府就在网上发布示意图,标明摆摊场地;在人群集中的地方设置消费投诉点,及时处理交易纠纷。“庙会是政府联系群众的桥梁,我们希望通过庙会,进一步增进政府与群众之间的互信和了解,推动马回岭镇的文化事业和经济发展再上新台阶。”王小佳说。

创品牌:与时俱进

延续至今的马回岭庙会,随着时代包養行情变迁也在不断寻找新的呈现方式。

今年的庙会主题为“逛‘百年庙会’ 品‘古今穿越’”。马回岭集镇中央的戏台上,民俗表演、九江山歌、汉服大赛等轮番上演,观众纷纷拿起手机记录下精彩瞬间。

马回岭镇深入挖掘传统文化,让庙会不仅成为一个购物和娱乐的场所,更成为一个展示和传承当地文化的重要平台。在聚焦传统民俗体验之余,庙会推出了rap演唱、魔术表演、沙画表演等节目,以及全民K歌秀、网红直播、抖音挑战赛等活动,满足游客多元化需求。

今年的庙会首次推出了一系列带有马回岭特色的文创产品,创包養新打造了沉浸式游园交互体验,让游客探索趣味场景,更好地感受庙会文化。

办好马回岭庙会,是当地持续塑造马回岭文化品牌、高标准打造特色乡镇的重要一环。“我们基于庙会历史,想方设法把品牌做大做强。”王小佳说,马回岭镇将继续深挖庙会的文化内涵,进一步增强庙会的吸引力,力争将庙会打造成一流的文旅品牌消费展会。(全媒体记者 周亚婧)

2024-04-01

推选一个增收典型 示范一条致富门路——京郊农民“钱查包養經驗袋子”越来越鼓的背后故事_中国网

今年的中央一号文件提出,强包養網化农民增收举措,打好乡村全面振兴漂亮仗。多年来,北京市把农民增收作为全市三农工作的中心任务,持续发力、久久为功。2023年,全市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37358元,比上年增长7.5%,京郊农民“钱袋子”越来越鼓。

增收的数据看上去枯燥乏味,背后却有着一个个鲜活生动的故事。为深入挖掘、培育、总结一批农民增收典型,近年来,北京市农业农村局会同市发展改革委、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开展全市农民增收典型案例和致富能手推选活动,涵盖了新型农民合作社建设、品牌建设、创业就业、网络营销等方面。通过典型推选,营造全社会关注、支持、参与农民增收氛围,推动典型示范引领,促进更多农民共同致富。

创意营销成就致富梦想

部分农产品成熟周期短、出现短期滞销现象是长期困扰农户的问题,来自昌平区延寿镇黑山寨村地地道道的“农把式”张海疆,凭借“摘核桃不收钱”创意营销理念,破解了难题,实现了致富梦。

原来,张海疆种植核桃成熟了,5000亩林地核桃集中成熟、采摘成本高,他又想获得更大收益,于是他在营销上做文章。他参加培训时受到专家营销理念的启发,想出了一个新点子,在朋友圈里发布了摘核桃不收钱的消息。一传十十传百,摘核桃不收钱的信息,短短一周时间就吸引来上百人采摘,整个核桃采摘季引来数千名游客体验采摘,游客采摘量占总产量的60%。同时,园区的大枣、柴鸡蛋等特产因游客的到来而销量大增。

因“采摘不收钱”的营销策略,引来万千游客,在政府的支持下,合作社每年举办秋收节,成为昌平山区影响较大的休闲体验活动,带动周边农户创收。2022年,历时一个多月的秋收节活动共接待游客3.2万人次,销售收入320万元。张海疆作为一个“老把式”,把农业的生产方式与市民的生活方式融合,从而实现一产和三产的融合。

科技引领让葡萄变成“金豆豆”

科技进步是推动农村经济发展、促进农民增收的重要因素。来自延庆区延庆镇的致富能手朱小华,通过探索包養網葡萄“一年两熟”技术,将小葡萄做成大产业,成为撑起腰包的“金豆豆”。

2014年,北京世界葡萄大会在延庆召开,自此朱小华与葡萄结缘,把经营重点转向葡萄产业,带领当地合作社筛选出名优品种12个,探索并掌握了“一年两熟”种植技术,延长了葡萄成熟期,也让合作社社员一年四季都有活干,有钱挣。随后,朱小华通过流转土地,建设温室大棚71栋,打造有机种植。在销售渠道拓宽方面,采取了会员销售、采摘销售和电商销售三种方式,使葡萄价格常年保持在每包養網排名斤120元左右。

多种渠道还有效带动村民种植的有机玉米、有机蔬菜、鸡蛋、红薯等特色农产品销售。2019年,合作社以“合作社+科研单位+农户+政府指导+标准化+区域品牌”的经营发展方式,辐射带动周边5个村镇400多农户种植葡萄,面积达3000多亩,培训农民1000人次。

经过十余年的发展,合作社成员发展到150余户。部分农户不仅获得土地流转收入,还到合作社打工赚取工资,年人均收入3万至5万元。2包養網價格022年合作社年产鲜食葡萄20余万斤,销售额1000余万元,年产值1200余万元,纯利润超过250万元。“依托合作社发展,每年算上土地流转费、务工,我能多赚近5万元,我很开心。”当地一位村民说。

能人返乡发展民宿经济

田洋是密云区“印象”民宿的经营者,毕业后返乡创业,十多年间,他将“印象”精品民宿系列发展成集山地露营、研学旅游、户外运动、农耕体验为一体的特色文旅产业项目,覆盖多个乡村,圆了创业梦想包養網。创业初期,他用拼凑来的启动资金创立了“印象”乡村客栈,走遍了全国乡村旅游发展先进地区,学习先进的运营经验,把“印象”民宿打造成环境精致、服务精细、氛围精心的乡村客栈。

为带动更多民宿经营户、乡村酒店提档升级,田洋主动分享经验,共同提升乡村旅游大环境。而后,他带领团队,充分发挥密云农业资源丰富、生态环境良好的优势,以旅带农,以旅促农,探索了一条“资源整合、产业融合”的发展路径,坚持“精品民宿、乡村酒店带动,促进一二三产有效互动”,不断提升“印象”品牌的内容和内涵。利用“印象”的各类资源,打造了“印象‘新农人’项目”,吸引多方人才来到乡村。在与民宿所在地溪翁庄镇尖岩村的合作上,把实惠留给农民,把利益留给村集体。

在实践中,田洋采取“企业+村集体”的模式,由村集体整合村内闲置资源,统一和“印象”品牌签订合同,企业将经营流水的30%给村集体作为收益,在装修改造期间和经营不理想的年份,给村集体每年每户2.5万元保底金,并按每年5%递增,充分保障村集体和村民的利益。同时,坚持用本地工、用本村人,仅民宿的10余名村民,每人每年支付工资4.6万元,带动了农民增收致富。

这些典型案例是在京郊大地上探索出来的成功经验,总结和推广出去是让更多人知晓、学习和借鉴,更好地惠及广大京郊农民。今年,北京农民增收将结合“百村示范、千村振兴”工程,聚焦生态涵养区等重点地区和农民增收薄弱环节,研究制定新一轮农民增收政策,加快推动农村劳动力就业参保,加大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培育支持,发展壮大农村集体经济,强化联农带农,促进全市农民收入稳步增长,城乡收入相对差距持续缩小。

2024-04-01

宁夏吴忠:做“活”文旅场景促“查包養心得三交”_中国网

“吴忠是古丝绸之包養網路上的商埠重镇,素有‘水旱码头,天下大集’之称。各民族在这里交往交流交融的历史,沉淀出独特的文旅资源,尤其是餐饮文化,包養在秉承民族美食特色的基础上博采众家之长,是我市以文旅助推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的重要抓手。”宁夏回族自治区吴忠市委书记、市长王学军说,吴忠市将多措并举让文旅资源“活”起来,扩展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的深度和广度。
  近年来,吴忠市深度挖掘餐饮文化内涵,打造“游在宁夏·吃在吴忠”品牌,重点发力“特色早茶文化”,全市注册早茶店787家,培育了国强手抓等3家“中华老字号”、民族饭庄等12家“中华餐饮名店”、玉祥楼等51家吴忠早茶示范店、牛舌酥等57道中餐特色名菜名点小吃;2023年吴忠早茶销售收入突破15亿元,被中国烹饪协会授予“早茶文化地标城市”“民族美食文化地标城市”。
  “让包養文旅资源‘活’起来,关键在于保证人民群众的参与感、获得感,而这正是美食的最基本功效”。王学军说,近年来,吴忠市共举办三届早茶美食文化节,吸引客流量240万人次;以香丁丁早茶拉面为代表的品牌早茶店节假日时,外市县食客占40%以上、区外占10%以上。“一壶八宝茶、三四碟现调小菜、七八份精致面点……早茶不仅仅是体验美食文化,更具有重要的社交功能。天南海北食客共聚一堂,各民族的交往交流交融就在感受特色美食、畅谈人生快事间悄然开展。”
  “美食拉近了人与人的距离,通过美食吸引游客,可以有效提升各民族交流水平,而要想进一步拓宽各民族交往空间,则需要打造出一条条精品文旅线路,给慕名而来的游客更多参与机会。”王学军说,在以美食资源揽客的前提下,吴忠市布局了“一核三带”旅游产业发展格局,精心开发了“民族团结包養薪火相传”“听红色故事”等32条特色旅游线路,成功创建5A级旅游景区1个、4A级旅游景区5个,2023年接待游客突破千万人次。“除了早茶文化外,游客还可以在吴忠身临其境感受黄河文化、农耕文化、移民文化、红色文化的独特魅力,我们力争让壮美山河、历史遗迹讲故事,让游客在游玩中感悟到各民族团结奋斗的厚重历史。”
  “品美食、逛美景都是让游客直观感受,‘以物叙事’不说教;而让游客‘听故事’‘动动手’则是我们做‘活’文旅资源的关键一步,用特色文旅产品来丰富各民族深度交融内涵。”王学军说,吴忠市创作了《红色记忆》《兰花芬芳》包養等一批文艺作品,培育了盐州胡旋、黄河谣、游九曲等一批演艺及体验项目,推出了八宝茶、手抓羊肉、精艺裘皮等一批非遗产品。“调动起游客的主观能动性,在思考、动手中感受各民族的交往交流交融历史。”
  据了解,吴忠市有36个民族,少数民族占总人口的55.47%;旅游促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正深刻改变着吴忠市,2023年全市城乡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分别达到3.76万元、1.88万元,增长5.9%、8.4%,高于全国0.8、0.7个百分点,脱贫人口人均纯收入增长16.25%,高于全国1.95个百分点。

(本报记者杨稳玺)

2024-04-01

有爱才有一切——记中科院行政管理局库伦旗查包養網和水城县教育扶贫实践_中国扶贫在线_国家扶贫门户

中国网/中国发展门户网讯 内蒙古库伦旗蒙古族幼儿园的科学长廊上有一面院士墙,上面挂着很多院士的画像。经常会有小朋友来这里好奇地点一下按钮,听一听,虽然播放的科学家介绍他们似懂非懂,但是科学的种子已在他们心中悄悄萌芽。

内蒙古库伦旗和贵州水城县是中国科学院(简称“中科院”)定点帮扶的国家级贫困县。从 2018 年开始,中科院行政管理局(以下简称“行管局”)主动发挥热心公益事业的优良传统,秉承“有爱才有一切”的教育理念,借助中国科学院幼儿园、中国科学院附属实验学校的品牌优势和教学资源优势,分别于 2018 年 5 月 8 日、2019 年 4月 9 日与内蒙古库伦旗、贵州水城县签署战略合作协议,建立“科教帮扶”纽带,共建“学前教育示范基地”“义务教育示范基地”;为将优质科教资源辐射到贫困旗县,开展了以“科学”特色为核心的“科教帮扶”新模式的探索。

 

助学助教活动,为贫困地区孩子们心中埋下科学种子

结束上午的工作,行管局局长顾全马不停蹄地赶往机场。为了尽快拿出行管局教育扶贫方案,由行管局党委副书记带队,行管局扶贫工作小组、中科院幼儿园园长、中科院附属实验学校校长、老师总共 20 多人的前期调研工作小组已经在库伦旗开展了 1 个星期的实地调研。当晚,顾全必须要赶到库伦旗,与大家讨论并敲定方案。由于库伦旗没有机场,也没有高铁,从北京到库伦,顾全要先坐飞机到通辽市,再从通辽机场乘 4 个小时的车。到宾馆的时候,天已经黑透了。

为了方便跟政府对接,行管局扶贫工作组住的宾馆就在库伦旗政府办公大楼旁边。顾全来不及安顿,赶紧到了大家集合的房间,20 多人把地方坐的满满当当。求真务实是行管局做事的风格,也是顾全做事的准则,“这件事咱们能做到吗?做不到就一个字也不能写”——从幼儿园、学校的环境布设到师资培训计划,顾全每一项都听得很认真,直到凌晨 3 点,讨论才结束。顾全合上电脑,站起来看了看窗外,“外面都是星星,咱们还在热火朝天挑灯夜战,白天晚上连轴转,大家辛苦了!”

作为中国科学院全院的后勤支撑和保障单位,2018 年接到扶贫工作任务后,行管局组织下属幼儿园园长、学校校长及教学骨干先后开展 10 余次实地调研,深入了解库伦旗和水城县教育现状;针对调研过程中发现的问题,广泛汇集当地需求,组织了 10 余场工作小组会议,分析寻找帮扶工作着力点。经过实地调研发现,库伦旗和水城县的学前教育、义务教育教师普遍存在教学理念待更新、教学活动组织方法待细化、教学评价形式待丰富、教学反馈质量待提升等情况。与此同时,学校中的玩教具、图书、卫生保健信息化管理、实验仪器材料等教学与管理辅助软硬件较为缺乏,软件支持能力尤为薄弱。

库伦旗的科学教育资源比较匮乏。在交谈中,当地师生不时流露出对科学教育的浓厚兴趣,特别渴望了解天文、海洋、地理、信息自动化、航空航天和动植物等科学知识。但由于条件限制,库伦旗的老师和学生缺乏学习渠道,平时只能通过网络或电视学习了解。

针对这些情况,行管局协调北京中科科教发展基金会,向库伦旗捐赠了一大批图书和教学资料,包括 1 : 40 的“天眼”模型 1 套,以及交通安全帽、绘本、玩教具、图书等。目前,针对在帮扶过中发现的库伦旗蒙古族小学和水城县第六小学科学教室教学及实验材料较为缺乏的问题,行管局以中科院附属实验学校五年级正在实施的《生命科学前沿探索课程》为蓝本,向 2 所学校捐赠课程材料包。此外,北京中科科教发展基金会还为库伦旗提供 3 年总计 100 万元的助学助教资金,以用于部分优秀师生开展“走进中科院、走近科学家”科教融合活动。

“我们采包養網 花園买了很多图书,捐赠了很多器材、设备,但是怎么运过去是个大难题!火车不通,飞机也不可能,只能从北京开车送过去。我们到处找运输团队,路不好走,最后愣是从北京开了两天车拉过去的。”行管局新技术产业处李格锐说。

在为库伦旗蒙古族幼儿园设计、建造科学长廊时,施工要求高,很多细致的活当地的施工队干不了,只能从北京带去施工队。扶贫团队的成员克服困难一起上,就连墙的高度、院士画像挂的位置等这样的细节都亲力亲为,没有职位高低,所有人都扑在了一线。

“走进中科院、走近科学家”:这一切注定是我们成长路上一段不平凡的经历!

2018 年,“走进中科院、走近科学家”研学活动正式启动,目前已经举办了 3 期。活动每期都有一个相应的主题,除了有一场精心设计过的科普讲座以外,还会带领库伦旗学生走进相关研究所,近距离接触和了解中科院科学家如何开展科研工作。活动带队老师事先会布置一些作业,让学生带着问题去参观学习。每期活动结业的时候,每名学生都要求做汇报总结——把他们学到的、看到的、想到的做成 PPT 演示文稿,分组进行上台展示。原来很多学生都不会做 PPT,活动带队老师就手把手教他们。一些库伦旗的蒙古族学生平时都用蒙古语交流,用普通话做总结交流时在表达上会有一些困难,但他们还是很努力地去做。

从前期策划开始,研学活动就对学生做了严格要求。5 天的课程内容安排非常充实——到北京就是来学习的,不是来旅游的。第一期活动结束后,库伦旗的孩子们多少都有点遗憾,因为他们本以为会去参观长城、天安门,可是都没有,学习时间安排的太满了。后来,看到孩子们遗憾的眼神,活动带队老师也灵活调整了方案,专门腾出一个晚上的时间带着大家去看了鸟巢和水立方的夜景。结业式上,库伦旗的孩子们穿着蒙古族服装跳起了安代舞,依依不舍。

“走进中科院,走近科学家”开展 2 年以来,已组织 163 名库伦旗优秀师生参加了 3 次助学助教活动,还安排他们参观了中科院院史馆、“率先行动”成果展、京区和长春分院的研究院所及其博物馆。

回到家乡后,首期来京研学的库伦旗学生给白春礼院长寄去了感谢信,“感谢白爷爷以及所有爱心人士为我们创造的难得的学习机会!”“这一切注定是我们成长路上一段不平凡的经历!”“我们将牢记您的嘱托:不断提升科学素养,不断丰润爱国情怀,为进一步增进民族团结、实现伟大‘中国梦’作出积极贡献。”白春礼院长在回信中不仅表达了诚挚的问候,同时希望这些库伦旗学生能够珍惜美好时光、勤奋刻苦学习,早日成为有理想、有本领、有担当的优秀青年,为家乡发展和科技进步努力奋斗,包養也诚挚欢迎大家未来加入中科院的大家庭,为祖国的科技繁荣贡献自己的力量。

“科学快车”:一年开了 4 万公里

为增强科普活动的机动性、灵活性,让公众尤其是青少年更多地了解科技创新发展的前沿趋势,拓宽科学视野,中科院着力打造了“科学快车”科普活动。“科学快车”重点遴选中科院在深空、深海、深地、深蓝、生命科学、农业生态、大科学装置等领域的最新研究成果作为科普展品,不仅有车厢展厅,还有户外可移动展区和球幕充气影院。截至目前,“科学快车”开往库伦旗和水城县开展各类科普活动 20 余场,现场及线上参观人数达 11 250 人次。

“从大西北的新疆,一直到西南的贵州,2019 年我们的‘科学快车’跑了 4 万多公里。到贵州水城县的时候,我就在现场组织,当时排了很长很长的队。后来天快黑了,队伍还有老长,老师们感觉活动结束时可能还轮不到他们的学生进去参观,都急了。我们就决定延长展出时间,晚上也开放。再后来,有些家长也跑来看,因为孩子们看完一回去跟家长讲,讲得热血沸腾。现在教育都是需要家校联合,我们觉得家长来参观也很好。随后就决定把‘科学快车’开到水城县体育馆对公众开放了一天,这在当地影响很大。”行管局新技术产业处处长汤宏铭说。

“科学快车”让学生近距离感受最新的科研成果。此外,志愿者还指导学生共同完成科学小实验,观看球幕影院里播放的电影,在游戏中学习科学,体验科学的魅力。“科学快车”不仅把中科院高端优质科普资源送进库伦旗和水城县,也将科学的种子深深埋进孩子们的心里。

“‘科学快车’‘走进中科院,走进科学家’这些活动的资金都是我们想办法多渠道筹措解决的,就是为了让更多贫困地区的孩子亲身体会到科学的氛围。库伦旗蒙古族幼儿园的小朋友还用绘画描绘自己心中的‘科学快车’——10 米长的画卷,承载了他们对科学知识的向往。让科普的种子在孩子们的心里生根发芽,这也是我们的初衷。”汤宏铭说。

 

学前教育:塔娜的蜕变

塔娜坐在那里认真地记着笔记包養,这是她第一次参加这样的学习。从北京来的老师正在给她们这些库伦旗蒙古族幼儿园教师做培训,很多新颖的教学理念她从来没有听过。每当北京的老师提问或者让讲讲自己的看法时,塔娜也不敢发言,本来她就是个腼腆安静的姑娘。她只是觉得,北京的老师讲得真好,太多新知识新理念需要学习了。2019 年,北京的老师又来库伦旗给她们上课,其中有一个环节是教学活动研究,需要一位老师做研讨课给大家现场观摩。通过这一年的学习,塔娜有些想法,她想试试,于是便鼓起勇气报名,走上讲台,完成了一节科学观摩课。2020 年已经是跟北京老师结对子的第 3 年,塔娜还加入了幼儿园的教学科研课题组。经过 3 年的交流学习,塔娜跟北京老师做多了很多的探讨和交流,甚至对于很多问题都有自己的思考。“塔娜变了,我们很明显能看到塔娜的蜕变和成长”,中科院第五幼儿园园长张家莹说。

从事幼儿教育多年,张家莹对于幼儿园再熟悉不过了。在库伦旗连续走访了多家幼儿园后,她观察到当地的幼儿园教室空间很大,宽敞明亮,但是孩子们的玩教具的种类和数量却很少,还都是乱堆乱放;并且,只有一些简单的生活必需品。这从侧面反应了当地幼教的教学观念落后。通过跟当地幼教老师的交谈,张家莹发现库伦旗幼儿园的老师们对于国家教育的纲领性文件,以及幼儿的年龄特点、学习特点和发展目标的认识都非常模糊和欠缺。几堂课听下来,张家莹看到,基本上都是老师在上面讲,孩子在下面被动听,互动很少,这是很明显的小学化倾向。

张翔岚是中科院第五幼儿园的保教主任,她正尝试给库伦旗蒙古族幼儿园的孩子们上课,让当地老师以助手的形式参与并观摩。“孩子们可高兴了,上课互动都非常积极。这跟我们之前想象的不一样,我们原以为孩子们会很拘束。这还是跟老师营造的宽松和开放的课堂氛围有关。后来,库伦的老师也逐渐学会了这些教学方法,敢于在课堂上放手,鼓励孩子们自主探索。”张翔岚开心地说。

“我们的培训计划是循序渐进的,第一年的目标是努力让当地老师转变教学观念,了解幼儿的学习特点;第二年主要以教学活动为主。通过这两年的学习,库伦旗的老师们在教育理念上有了一些提升,已经具备独立思考和发现问题的能力。接下来,要帮助她们进一步提高教学研究意识和反思能力。因此,第三年就以开展教科研培训为主,以此来推动当地幼儿园教师的能力发展。”张家莹说。

2020 年 6 月18日,在中科院幼儿园老师的精心指导下,库伦旗蒙古族幼儿园第一个市级课题顺利通过通辽市 2020 年教育科研课题审核,被批准立项。2020 年是中科院幼儿园对口帮扶库伦旗蒙古族幼儿园工作的收官之年。结合库伦旗教育科技体育局提出的培训需求和库伦旗蒙古族幼儿园的工作实际,中科院幼儿园 2020 年 3 月制定了促进库伦旗蒙古族幼儿园课题申报及开展的能力提升专项支持计划。在中科院幼儿园总园长王春菊的带领下,专门成立由中科院幼儿园教研中心教研员、中科院第五幼儿园园长及业务骨干组成包養網心得的课题帮扶指导小组,精准、有效指导库伦旗蒙古族幼儿园的教育科研课题。

“今年因为受疫情影响,我们主要以线上的形式来对她们进行指导——先后有 4 次集中讨论,项目申报书都是一条条地帮他们细抠。课题申报成功后,我们都不敢相信,特别兴奋,因为只有这么短的准备时间。他们变化真是太大了,真得很棒。”张家莹兴奋地说,“能感受到库伦旗蒙古族幼儿园的教学水平整体上有了很大提高”。

 

义务教育:科教帮扶这件事,既是帮助贫困地区,也是帮助我们自己

陆建伟是行管局教育发展处处长,也是中科院附属实验学校校长。“我们的帮扶工作主要是围绕师资交流和师资培训。”陆建伟说,“一方面是‘请进来’,也就是对方的老师到北京来学习,参加‘走进中科院,走近科学家’活动;另一方面是‘走出去’,即围绕区域教育教学要求,每年 5 月和 10 月各派一批骨干教师到库伦旗和水城县。每次都有一名副校长带队,骨干教师中至少有一个博士、一个教学主任、一个优秀班主任。我们把这些人派过去,目的就是要从教学管理和教学方法培训上全部覆盖到位。”

2018 年以来,中科院附属实验学校先后选派 31 名优秀教师和校长分 8 批次赴库伦旗和水城县;通过系列讲座、展示课、研究课及评课等形式,对库伦旗 40 余所中小学教师、校长开展了 2 448 人次的教学培训,为 6 所小学 1 000 余名学生提供了科学示范课程。每批次培训都按“规定动作+自选动作”的形式设计帮扶内容。“规定动作”有“四个一”,即:面向中小学中层以上干部做一场学校管理经验大报告,面向学科骨干教师讲一堂学科教学示范课,面向在校包養網学生上一堂博士科学课,以及面向学科老师组织一次教研听评课。“自选动作”则是根据库伦旗、水城县教育局及帮扶学校的需求,增加有针对性的报告、讲座、研讨、交流、集中备课等教育教学交流活动,与当地教师分享教材解读、教学设计、课标把握及教学资源融合等经验与做法。

“水城县和库伦旗学校的硬件设施比较好。但因为是贫困地区,他们欠缺的是软实力,整个教育理念、思想、做法相对来说比较传统,跟当下的教育需求是有脱节的。我们有责任把最新的教育理念和经验毫无保留地提供给他们。我们建了很多微信群,到现在为止老师们的交流都很活跃,有疑问都是远程指导,及时解决。”陆建伟说。

“前期调研的时候发现了挺多问题,比如说备课。当地老师都是自己备备课就可以了,也没有人指导,教研水平比较弱,所以我们就在这方面花了很多功夫。‘三备两研’是中科院附属实验学校每节课的必备流程,这个工作做好了,课堂效率就高。我们把这个方法也带到了库伦和水城。”陆建伟介绍,“三备”就是“个人备课、集体备课、个人复备”;“两研”就是“课前教研、课后教研”,课前要围绕课程准备怎么教进行研讨一次,课后还要根据课堂情况再次研讨,发现并改进问题。“我们的示范课都不止 1 次,每个老师都得讲 4 次。还需要参加集体备课——集体备课是‘三备两研’里面最重要的环节。这对当地老师的教学观念、教学水平及学科能力培养提高帮助非常大。此外,还结了 30 多对‘师徒结对’。”

“其实我们从库伦和水城也学到了很多东西。库伦和水城的孩子特别坚韧向学,这股精神是很多北京孩子欠缺的。附属实验学校不少孩子自认为已经很努力了,但是比起来还是有差距,这种常态化的交流对于我们来说也是一种教育。”陆建伟说

“扶贫绝对不是高高在上的施舍,而是一种相互的学习”,谈起扶贫心得,陆建伟深有感触。“实际上我们是被教育的,包括老师和学生。他们在那种艰苦环境下,坚守教师教育的岗位,在资源这么匮乏的情况下,还如饥似渴地学习。科教帮扶这件事,既是帮助贫困地区,也是帮助我们自己。虽然说为贫困地区提供了一些物资、人力方面的帮助,但我们自己受益的是无形的、内在的精神力量,是对灵魂的一种熏陶和提升。”

3 年扶贫期快到了,水城县和库伦旗都已摘帽脱贫。摘帽不摘责任、摘帽不摘帮扶,陆建伟想对库伦旗进行长期回访,“扶贫工作不是走走过场,我们还是希望未来能从机制和资金上有一种保证,把帮扶工作延续下去。”

 

教育扶贫:有爱才有一切

科教帮扶,核心在“扶智”。推动贫困地区教育事业加快发展、教师队伍素质能力不断提高,让贫困地区每一个孩子都能接受良好教育,是扶贫开发的重要任务,也是阻断贫困代际传递的重要途径。习近平总书记到河北阜平县考察扶贫开发工作时专门强调:“要把下一代的教育工作做好,特别是要注重山区贫困地区下一代的成长。”

教育扶贫,既立足当下,又惠及长远;既“雪中送炭”,又“授人以渔”。“我们的教育理念是‘有爱才有一切’,带着想法、理念、人员、物资及所有一切,带着一片爱心去做教育扶贫工作。最开始我们想从科普教育入手,把中科院的教育理念、教育方法,以及教具、教材等物资送过去,给库伦和水城的孩子提供丰富的科学教育课程。”汤宏铭说,“不过后来,经过前期调研和扶贫工作的推进,发现对当地教师的培训有时候比对学生的更重要。因此,我们根据实际情况调整了方案,制定了对帮扶学校教师的线上线下整体帮扶计划。经过 2 年的结对帮扶,当地的老师进步很大。”

“3H”工程——HOUSE、HOME、HEALTH 是中国科学院行政管理局承担的重要任务,其中教育是“HOME”的核心部分。“下一步我们也要丰富‘3H’工程中‘HOME’的概念,除了做好院内的保障工作,同时要作好教育品牌的输出,以配合地方政府的发展,尤其是帮扶地区的教育质量提升。”汤宏铭说,“从社会担当角度来说,这是职责所在,我们希望在脱贫攻坚战中贡献一份微薄的力量。(作者:张帆、杨柳春、文彦杰;《中国科学院院刊》供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