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

admin

2024-04-12

标准化种植 品牌化发展(经济聚焦·农业全产业查包養網链标准化)_中国网

核心阅读

近年来,浙江省建德市持续推进草莓全产业链标准化建设,推广草莓“标准地”模式,打造“土特产”品牌。目前,当地草莓已形成覆盖种苗、种植、农资、加工、服务、农文旅等方面的现代农业全产包養網價格业链体系,有力助农增收致富。

春暖花开时节,浙江省建德市杨村桥镇的温室大棚里,草莓藤蔓茂盛,果实鲜红喜人,种植户赵建明的30亩草莓正处于丰产期。

每天一大早,赵建明便忙着把成熟的草莓采摘下来,随后发送给附近老客户。除了采摘需要人手,浇水施肥等其他工作由智能水肥一体机完成。“只要按下按钮,设备就能给每株草莓浇水100毫升、施肥3.8克,非常方便。”赵建明种草莓越来越轻松,离不开当地持续推进草莓全产业链标准化建设。

近年来,建德市以创建国家现代农业全产业链标准化示范基地(草莓)、浙江省农业标准地改革试点县为契机,建设并推广草莓标准综合体。目前,当地草莓已形成覆盖种苗、种植、农资、加工、服务等方面的现代农业全产业链体系,去年全产业链产值突破46亿元,有力助农增收致富。

延长产业链条

完善服务保障

作为种植大户,赵建明很早就为自家农场的产品申请通过了绿色食品认证。他还经营着一家草莓农资服务点,为草莓种植户提供绿色食品生产资料,帮助当地500余亩草莓种植基地实现绿色转型。

“在建德,除了种植草莓,许多种植大户和‘草莓师傅’还兼顾种苗育繁推、农资供应、技术服务以及产品销售等多项业务,助力延长产业链条。”建德市农业技术推广中心研究员孔樟良介绍。

建德市的草莓种植始于上世纪80年代,当地先后经历引进草莓露地栽培、大棚设施试种推广和规模化产业发展等阶段。2015年,建德市成立草莓产业推进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专门谋划、统筹推进草莓产业发展。同年,建德市启动“放心草莓”实施工程和草莓全产业链质量安全风险管控“一品一策”行动,发布草莓种植农药推荐使用名录。2018年,当地又推动草莓种植水肥一体化升级。2022年,建德草莓产业协会协调推动全产业链标准化示范基地创建。

浙江睦府农业发展有限公司负责人汪建国,同时也是建德市草莓全产业链服务的经营者之一,在四川、贵州等地成立了4家异地农资服务点。“建德草莓种植户种到哪里,农资服务以及全方位技术服务就争取跟到哪里。”汪建国说。

草莓种植走出去,服务保障跟出去。包養網目前,有1.2万名建德草莓种植户在27个省份种植草莓,异地草莓种植面积达7万余亩。建德市给予异地草莓种植户组织及农资配送中心专项扶持,建成江苏、湖北等9省份建德草莓分会和6家异地农资服务点。

升级种植模式

提高生产效率

近年来,建德的草莓种植模式不断迭代升级。2021年,当地推出草莓“标准地”模式——国资开发建设、集体股份入股、村民土地参与流转获得租金、草莓种植户“拎包入驻”,建成草莓标准大棚5090亩。

杭州沃农现代农业科技有限公司是最早入驻草莓“标准地”的企业之一。“2021年,我们以2000元每亩的价格承包了200多亩草莓大棚。如果自行投资建设基础设施,每亩要花4万元。‘标准地’节省了800多万元的建设成本,让我们减轻了投资压力,可以安心进行草莓种植管理和产品营销。”沃农公司负责人吴芳祥说。

在草莓标准大棚里,各种设施一应俱全。来到一处十字路口,吴芳祥轻点按钮。“以前在外地种植草莓,同样面积需要专门雇5个人,每天负责收放薄膜。在这里,只需1个人操作按钮就可轻松完成,不仅节省了人力,还升级了种植模式、提高了生产效率。”吴芳祥说。

草莓种植企业的落地,有效带动了周边农户就业。目前沃农公司为农户提供了100多个岗位,2023年带动农户增收260万余元。该公司所在的大同镇劳村村,共有草莓“标准地”500亩,通过土地流转和租金分成,村集体每年可获得42万元的收益。

为进一步保障草莓标准化种植,建德市制定草莓“标准地”租赁协议要点,将建德草莓标准综合体执行、农产品质量安全信用等级、承诺达标合格证开具等要素作为标准化生产评分关键指标,实行“按标生产”入驻、“非标生产”退出机制,标准化生产程度达95%以上。

不仅如此,建德市还持续加强与科研院所的合作,成立建德市草莓产业技术研究院,推出具有完全知识产权的草莓新品种,逐步形成以“早中晚”和特色品种搭配的草莓种植管理模式。此外,当地持续开展草莓新品种推广、新设施应用、新技术示范等工作,在草莓产业推广应用的先进技术超100项。

培育优质种苗

打造区域品牌

好水果离不开好种苗。在建德,谈起草莓种苗,绕不开汪建国。他以前主要从事草莓种植和农资销售工作,后来重点进行草莓种苗培育包養網

“不少草莓种植户凭经验自留种苗,成活率低,质量难以保证,种植风险较大。”汪建国担忧的种苗问题,也是建德市农业农村局希望破解的产业发展瓶颈。在政策引导下,汪建国与科研机构合作,逐渐构建起草莓三级育苗体系,育苗技术不断提升。2023年,睦府农业发展有限公司生产原原种苗10万余株。

推动草莓产业高质量发展,品质管理与种苗培育同样重要。2023年,建德市在杨村桥镇成立草莓市场,市场质控人员对进入市场的草莓提前进行农残检测,只有检测合格才能进行分拣分级包装。该市场的草莓成交额占当地草莓成交额的20%以上。

在建德市农业农村局产业信息科负责人余红伟看来,通过对草莓市场进行规范化管理,建包養德草莓的品质实现提升,市场竞争力也持续增强。

在品牌建设上,建德市对草莓品牌管理进行规范,建立集“地理标志+合格证+追溯码”于一体的品牌体系。进入草莓市场的种植户或者收储运主体,在草莓检测合格后才能通过承诺达标合格证自助开具机打包養印合格证。目前年度使用承诺达标合格证120万张以上,有力提升了品牌辨识度。据测算,“建德草莓”的品牌价值已超10亿元。

人才是产业发展的基础。建德市突出以技提质、以技增产,制定“草莓师傅”人才品牌培育方案,被纳入浙江省专项职业能力认定。目前,建德已培养“草莓师傅”7000余人、实现职业能力认定900余人。

“我们将以全产业链标准化建设为方向,持续深化农业‘标准地’改革,着力做好草莓‘土特产’文章,推动这一产业实现高质量发展。”建德市农业农村局局长沈小来说。

2024-04-12

四季中国|春到余村 茶查包養行情园吐新_中国网

4月9日,在包養網排名安吉县天荒坪镇余村包養網,游客在品尝安吉白茶新茶。

春到余村,茶园吐新,茶山上,采茶工人干劲满满,又一个孕育希望的春天如约而至。

2023年初,浙江省安吉县提出“大余村”概念,以余村为核心,联动周边天荒坪、上墅、山川3个乡镇24个行政村组团发展。

如今,余村包養周边的茶山已成为春日旅游的热门目的地,增加了茶农收入,也有力推动了当地农文旅融合的发展。安吉县还持续推进白茶产业数字化,提升产业服务监管水平。通过浙农码安吉白茶包養大数据交易平台,为茶叶品质溯源提供保障。

“一片叶子富了包養網一方百姓”的安吉白茶,正朝着年轻态、数字化的方向迈进。

新华社记者 翁忻旸 摄

  

2024-04-12

探查包養網站访德国杜伊斯堡中欧班列货运场站_中国网

这是3月28日在德国杜伊斯堡拍摄的一处货运场站包養網

包養網位于德国鲁尔区的杜伊斯堡近年来成为中欧班列运行班次最多、运量最大和货值最高的欧洲枢纽之一。作为共建“一带一路”的旗舰项目和标志包養網性品牌,中欧班列为当地带来了丰富货品,创造更多就业包養網岗位。

新华社记者 张帆 摄

   包養

2024-04-12

农业文化遗产助力美丽乡村建设_中国查包養網心得网

今年政府工作报告指出,深入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系统推进降碳、减污、扩绿、增长,建设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美丽中国。

今年1月发布的《中共中央 国务院关于全面推进美丽中国建设的意见》明确指出建设美丽中国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重要目标,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重要内容,并将打造美丽乡村列为“美丽系列”建设工作中的一项重要内容。

目前,我国已认定包養網價格“中国最有魅力休闲乡村”和“中国最美休闲乡村”“中国美丽休闲乡村”共1981个,其中270个就位于重要农业文化遗产地。“这意味着美丽乡村和农业文化遗产地在生态地理条件和历史文化资源方面存在一定的相关性。”全国政协委员、农业农村部全球重要农业文化遗产专家委员会主任委员、中国科学院地理科学与资源研究所研究员闵庆文表示。

今年全国两会,“农业文化遗产保护与利用”“美丽乡村建设”等成为了代表委员热议的话题,代表委员表示,我国拥有悠久的农业发展历史和复杂多样的生态地理条件,历史演进中,劳动人民创造了数量丰富、类型多样的农业文化遗产,为探寻美丽乡村建设和绿色高质量发展提供了智慧方案和解决之道。为此,建议有关部门进一步挖掘农业文化遗产的经济、社会、文化、生态、科技等方面价值,尽快启动美丽乡村建设工作,并将重要农业文化遗产地作为建设试点,积累经验,逐步推进。

让农业文化遗产撬动“美丽经济”

2022年7月18日,习近平主席在致全球重要农业文化遗产大会的贺信中强调,人类在历史长河中创造了璀璨的农耕文明,保护农业文化遗产是人类共同的责任。

包養平台推薦“总书记在贺信中科学阐释了农业文化遗产保护的方法与路径,为保护共同农业文化遗产、实现可持续发展提出了富有历史和现实意义的中国方案、中国智慧。”闵庆文认为,农业文化遗产地大多有良好的生态环境、多样的民俗文化、优美的乡村景观,可以在加强保护的基础上挖掘农业文化遗产在特色农产品生产、休闲农业和乡村旅游、文化创意与科普研学等方面的多种功能与价值,促进产业融合发展和农民就业增收。

一些地方的实践表明,全球重要农业文化遗产认定能使当地相关农产品品牌溢价10%-30%,当地居民的收入贡献率接近40%,增强了当地农民的获得感,吸引了一批人返乡创业就业,促进了美丽乡村的繁荣。

云南红河哈尼稻作梯田系统是闻名于世的全球重要农业文化遗产和世界文化遗产,拥有1300多年历史,是以哈尼族为主的各族人民共垦共创的一种世界罕见的农业文化景观,也是我国山区稻作梯田的典型代表。勤劳智慧的劳动人民巧妙地把“森林”“村寨”“梯田”“水系”打造成“四素同构”的生态农业系统,有效保护了生物多样性与生态系统服务功能,创造了享誉世界的农耕文化与山地梯田景观。

云南元阳梯管委专职副主任徐忠亮介绍,阿者科是云南省红河哈尼族彝族自治州元阳县南部的一个小村子,地处红河哈尼梯田元阳核心区。阿者科曾经是一个贫困村,为包養推动古村落阿者科实现保护与发展的平衡,2018年,元阳县邀请中山大学为阿者科村民小组专门编制了“阿者科计划”,组织村民成立村集体旅游公司,引导村民发展乡村旅游。自“阿者科计划”实施以来,以“蘑菇房”为载体的乡村旅游业逐渐成为阿者科村的支柱产业,极具特色的乡村旅游品牌已基本形成。2019年,阿者科村被评为“中国美丽休闲乡村”。

闵庆文建议,建设美丽乡村,需要将保护生态环境、传承乡村文化与社会经济发展协同推进。要注重土地利用结构的合理性,以提升农业生态系包養網统的稳定性和服务功能,同时加强传统村落保护利用和乡村风貌引导,以保留中国传统村落的空间形态多样、文化成分多元,蕴涵着丰富深邃的历史文化信息,要传承弘扬包括民俗、节庆等在内的乡村文化,以保护中国传统文化的“根文化”与“母文化”。

让绿色成为美丽乡村的底色

流水潺潺的稻田,水稻为鱼提供生活环境和食物,鱼为水稻松土施肥,田埂间鱼稻相依,和谐共生……这既是如今浙江青田原生态的农田风光,也是这里千百年来再寻常不过的农耕场景。

青田县稻鱼共生产业中心推广研究员吴敏芳介绍,青田稻鱼共生系统里,两个互为依存的物种,通过原始协作,形成科学的生态系统,产出了安全绿色的田鱼和口感香糯的稻米。

在这些遗产地中那些看似平淡无奇的古法栽培和传统种养中,处处蕴含绿色低碳的中华智慧。在湖州,桑基鱼塘巧妙结合当地“植桑、养蚕、蓄鱼”三大农业生产,以“塘基种桑、桑叶喂蚕、蚕沙养鱼、鱼粪肥塘、塘泥壅桑”实现物质循环和能量多级利用,连续运转千年;在绍兴,先民种榧造林,人工嫁接培育了优良经济树种“香榧”,它集食用、药用、油用、材用于一身,至今仍是当地大部分农民的生活支柱;在庆元,从剁花法到段木法,再到代料法,当地食用菌栽培技术不断迭代,将森林保育、菌菇栽培、农业生产有机融合……

“乡村是在保障农产品供给和粮食安全、保护生态环境、传承发展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等方面发挥功能的载体,这在农业文化遗产地表现得更为明显。”闵庆文认为,建设美丽乡村,需要推动农业绿色发展,当前特别需要加快农业投入品减量增效技术集成创新和推广应用,加强农业废弃物资源化利用和废旧农膜分类处置,进一步聚焦农业面源污染突出区域强化系统治理,深入打好农业农村污染治理攻坚战,就可以从农业文化遗产中的稻鱼共生、桑基鱼塘、林菇共育、农林牧复合、间作套种等传统生态农业技术体系中得到借鉴和启示。

让农业文化遗产地成为美丽乡村先行示范地

2023年底,河北宽城传统板栗栽培系统、安徽铜陵白姜种植系统和浙江仙居古杨梅群复合种养系统被联合国粮农组织认定包養網为全球重要农业文化遗产。截至目前,我国全球重要农业文化遗产增至22项,数量位居世界首位。

在中国的22项全球重要农业文化遗产中,浙江独占5项;在188项中国重要农业文化遗产中,浙江有17项,数量排名均居全国第一。如果追溯历史,世界上第一个正式授牌的全球重要农业文化遗产项目,正是出自浙西南大山的青田稻鱼共生系统。

在闵庆文看来,浙江之所以成为“农遗大省”“农遗强省”,不仅在于有得天独厚的生态风貌、农耕传承,也在于数十年如一日对美丽乡村建设的坚持。

2003年,以农村生产、生活、生态的“三生”环境改善为重点,浙江在全省启动了“千万工程”,开启了以改善农村生态环境、提高农民生活质量为核心的村庄整治建设大行动。同时,作为“两山”理念发源地的浙江省安吉县率先开启了“美丽乡村”建设试点,并取得引人瞩目的成效。

“建设美丽乡村,要让农业文化遗产地成为美丽乡村先行示范地。”闵庆文认为,农业文化遗产地具有建设美丽乡村的资源基础,因为农业文化遗产系统蕴含着人地和谐的生态文明理念、环境友好的生态农业技术与结构合理的生态文化景观,对美丽乡村建设和农业绿色发展具有重要的启示意义。

代表委员一致认为,建设美丽乡村,需要扎实推进人居环境整治,因地制宜推广浙江“千万工程”经验,统筹推动乡村生态振兴和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打造各具特色的现代版“富春山居图”。


2024-04-12

新华全媒+丨我国视障人士首次使用无障查包養網站比較碍格式文件完成结婚登记_中国网

3月12日,新人张女士和王先生展示结婚证。

当日,北京市西城区婚姻登记服务中心宣誓厅里,新人张女士和王先生手捧结婚誓言,共同许下携手一包養平台推薦生、白首不离的诺言。

宣誓台前,王先生一身西包養網装,难掩激动;张女包養網士穿着红色旗袍,连酒窝里都盛满幸福。与其他新人稍显不同,他们面前那份记录着包養结婚誓言的文件上,一个个小小凸点排列有序。在宣读誓言时,张女士的双手始终熟练地摩挲着这些凸点。

张女士和王先生都患有先天性视力障碍。王先生能勉强看清大字,张女士只能感受到微弱光感。

为了让这场特殊的婚姻登记有爱无“碍”,在了解了新人视力情况后,北京市西城区民政局婚姻登记服务中心的工作人员与中国盲文出版社合作,专门制作了盲文版、大字版无障碍格式的结婚登记告知单和结婚誓言,这也是我国首次为视障人士提供结婚登记无障碍格式文件。

2023年9月,我国首部无障碍环境建设专门性法律——无障碍环境建设法施包養網排名行,对无障碍社会服务进行专章规定。此次为视障人士提供结婚登记无障碍格式文件正是一次有益探索。

新华社记者陈晔华摄


<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2024-04-12

小小农民画 画出大乾坤_中国查包養网

作者:杨晓玲(临沂大学教授)

走进浙江省衢州市柯城区沟溪乡包養平台推薦余东村,就像走进了一个彩色的世界——五颜六色的农民画,绘遍了村子的各个角落,诉说着村子的历史,描绘着村民们的幸福生活。余东村是全国闻名的“农民画村”,全村800多人,有300多人是“农民画家”。这些年,余东村村民创作的作品在全国各类农民画大赛中屡屡获奖,让农民画成为当地闪亮的文化名片。

像余东村村民一样,一手拿锄头、一手执画笔的农民在全国不在少数。目前,全国已涌现出山东青州、江西万安、上海金山、吉林东丰、江苏邳州、青海湟中、湖北黄冈、四川綦江、广东龙门、贵州水城、陕西鄠邑(原陕西户县)等多个“农民画之乡”。近年来,在乡村振兴的大背景下,农民画艺术迎来新的发展机遇,开始从当年的“宣传画”“装饰品”,发展成为农村群众描绘乡村之美、记录乡情乡愁、彰显自身文化主体地位的重要载体,在一些地方还成为当地群众增收的重要手段。

描绘乡村之美

青山远黛,红砖绿瓦,溪水潺潺,炊烟袅袅……千百年来,乡村之美曾引发无数人的遐想和咏叹。我国历史上有大量描绘乡村之美的文艺作品,但这些作品的创作者大都不是农民,作者们对乡村的描绘,大都基于非农民视角,甚至带着个人的想象和感情滤镜。

农民眼中的乡村是什么样的?农民心中的理想家园是怎样一种状态?这些问题只能由农民自己回答。长期以来,由于自身条件限制,农民用文艺的方式进行自我表达的能力比较弱。农民画结构简单,创作门槛低,为农民提供了记录生活、抒发情感、表达观点的便捷手段。

纵观近年来的农民画作品,题材无不来源于乡间,内容都“泥里来土里去”,“土气”是其最显著特征。比如,有的作品中,鸡鸭成群,牛羊满山;有的作品中,五谷蕃熟,穰穰满家;有的作品中,春祈秋报,凿饮耕食。这些散发着泥土芬芳的画作,描绘的是人与自然的和谐交融,记录的是乡村生活的充实美满,展现的是百业兴旺的喜气洋洋。这就是农民眼中的乡村之美。当然,农民画中也有田园风光,也有溪水潺潺,也有鸟语花香,但这些一般意义上的乡村美景无不以现实乡村生活为底色。描绘乡村美景的农民画,其实也是在描绘乡村现实生活。

总之,农民画虽然没有西洋画的流光溢彩,也没有中国传统山水画的淡然飘逸,但却是农民真挚情感的释放。农民画反映的是中国农民质朴淳厚、通达乐观的价值观以及他们对美满和谐、诸事顺遂的向往和追求。

承载乡情乡愁

随着城市化和农业现代化的不断推进,传统的农耕生活已渐渐离我们远去,作为传统农耕生活及其记忆的艺术表达,农民画日益成为乡愁的重要载体。现代人生活节奏快、压力大、远离大自然,容易产生焦虑、孤寂、疲惫、浮躁之感,通常对乡村慢生活都心向往之。造型质朴、手法稚拙、风格烂漫的农民画,表现的大都是乡村慢生活,为现代人营造了一个田园牧歌式的艺术空间,构筑了一个美与和谐的精神世界,成为很多人精神性返乡的依托。

这可以很好地解释在上海这样“洋气”的国际大都市为何会出现金山农民画这样“土味儿”十足的艺术。金山位于上海西郊,原来都是农村,后来随着城市化的推进,很多村子变成了城市的一部分。出自金山当地农民(后来很多成为城市居民)之手的金山农民画,通过描绘上海郊区的民俗文化,反映了当年的乡村风貌和城市化过程。比如,邢元虎的《颛桥桶蒸糕轶话》再现了当地过年时必吃的食品桶蒸糕(寓意“团圆和高升”)从制作到进食的全过程;高金龙的《水乡迎亲》记录了当地20世纪80年代民间婚礼的盛况。这些作品中的内容都曾是江南稻作民俗文化的一部分,如今在当地却很难看到。这些农民画不仅表达了画家们的怀旧情感,也成为很多城市新市民的情感寄托。在某种意义上,金山农民画为当地居民保留了曾经的地域文化身份,成为当地人乡愁记忆的载体。

增加农民收入

文化的发展来自人类自身的某种深刻需要。社会人类学家马林诺夫斯基把这种因为需要而产生的文化推动力称为“文化的迫力”。也就是说,人的需要是文化发展的动力。

如前所述,农民画已经成为现代人寄托乡愁的重要载体。所以我们看到,扎根于乡村、本来以当地村民为主要受众的农民画,目前主要的消费群体却是城里人甚至外国人。从现实中看,农民画不仅被城里人用来寄托乡愁,还被用到了家装设计等不同领域。这些新需求正是农民画在新的时代条件下继续发展的动力。而乡村振兴战略的实施,也为农民画的发展提供了有力支撑。因此,现在许多地方都在大力扶持农民画创作,包養将小小的农民画做成了兴一方经济、富一方百姓的产业。

比如,山东省青州市农民画从业者已有3万多人。他们农忙时在地里忙碌,农闲时在家中画画,每年创作农民画50多万幅,不少画作走向全国,甚至远销欧洲,年销售额达3亿元。其中,具有中等创作能力的农民画作者年均增收2万元,一些优秀的农民画创作者年增收七八万元。

还有一些地方以当地的农民画为IP,相继兴建了一批与农民画的创作、展示、销售配套的文化产业园区,打造出集农民画创作、欣赏、展示、销售、衍生品开发于一体的产业链。比如,前面提到的余东村不仅卖画,还开发出印有农民画图案的餐具、手提包、相框、丝巾、徽章、手机壳、笔记本等80多种衍生品,形成了一条“农民画+”的产业链,为当地乡村振兴注入新的动力。

激活乡村美育

文化振兴是乡村振兴的重要内容。乡村文化振兴的关键是唤醒农民的文化自觉,激活农民的文化创造力,而这一切都离不开乡村美育。作为为数不多的扎根于乡村且在当下仍比较活跃的大众艺术,农民画既是宝贵的乡村美育资源,也是开展乡村美育的重包養網要抓手。

目前,一些“农民画之乡”已将农民画引入乡村中小学课堂,有的地方则将“农民画进校园”活包養动常态化。此外,农民画夏令营、农民画大赛、农民画亲子体验等各类农民画主题活动,也都在各地如火如荼地开展着。这些农民画主题活动,引领乡村的孩子们走进艺术的世界,让孩子们领略到乡土艺术的魅力,也培养了他们发现美、创造美的能力。

近些年,全国各地的农民画创作者队伍不断壮大,比如山东省青州市农民画从业者超过3万人,吉林省东丰县农民画创作队伍已达到5.2万人,他们都是乡村美育种子的播撒者。举个简单的例子,农民画创作者在全国各地农村绘制了大量农民画墙绘,内容涵盖“文明家风”“垃圾分类”“环境保护”“移风易俗”等不同主题,不仅让乡村环境焕然一新,也提升了乡村的文化氛围,让乡村群众切身感受到文化之美、艺术之美。

此外,农民画艺术的蓬勃发展,也带动了很多地方农村的文化基础设施建设。农民画博物馆、农民画美术馆、农民画艺术馆、农民画展览馆等各种文化场馆在各地农村纷纷涌现。这些矗立在乡野间的文化场馆,包養不仅弥补了乡村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硬件上的短板,也通过开展丰富的艺术活动,为乡村美育注入源头活水。


2024-04-12

古戏唱新事 乡村沐新风_中国查包養網心得网

“呀—哈—哈—哈,想甘溪当年,房屋古旧,道路泥泞,门可罗雀;呔—呀—呀—呀,现如今,甘溪脱胎换骨,游客如织。”初冬时节,一台新编侗戏于11月20日在贵州省黔东南苗族侗族自治州天柱县甘溪侗寨开演了。浓郁的乡音,身边的故事,演员们刚一亮相,就赢得了台下乡亲和游客的阵阵掌声。

台下,天柱县石洞镇汉寨侗戏团团长刘光包養網心得焯高兴地对记者说:“侗戏要吸引观众离不开老戏新唱啊!”

侗戏是一种融合侗族民歌和汉族戏曲的独特艺术形式,天柱侗戏有着深厚的群众基础,2019年6月,入选贵州省第五批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

“算起来,我们汉寨侗戏从清朝乾隆年间至今已有200多年历史喽。”刘光焯说包養網,“老艺人传下来的就有《五虎平西》《寒江关》《牛头山》《霸王别姬》等20本大戏,过去逢年过节、婚丧嫁娶一唱就是好几天,可热闹呢!可是随着娱乐方式变得多样化,寨子侗戏演出越来越少,我心里急啊。”刘光焯回忆起过往,难掩焦虑。

“但这两年乡村逐渐发展,老侗戏也赶上好光景。乡村旅游需要民族文化加把火,我们剧团又成了各村各寨争抢的香饽饽。”

刘光焯说,老戏新唱首先是内容新了。从《安全出行》《增效“家园”》到《婚事新办》《防范电信网络诈骗》,唱乡村新风,唱和美新韵,都颇受观众欢迎。再有就是伴奏、行头、舞美都更新升级了,老戏唱出了新感觉。

智能手机在群众中的普及也让侗戏有了“新舞台”。

“以前侗戏班排练、演出都得带上十来本厚厚的手抄剧本和脸谱。”天柱县渡马镇杨柳侗戏团团长周宗治说,“现在演出前,戏班演员只需在网上一搜,生旦净丑等角儿的脸谱、动作、唱腔等应有尽有,带着手机上哪儿演出都方便。”

“这是我们龙盘村腊树脚戏班唱的《三打白骨精》呀!”“《炮打两狼关》确实好看嘞!”在演出间歇,演员们用手机拍摄的排练、化装、剧目、精彩情节等内容,吸引众多戏迷留言。

“原汁原味,勾起了儿时的美好记忆。”一位在广东打工的村民在周宗治发布的《穆柯寨招亲》作品下面留言,为侗戏演员瞿小美的精彩演出点赞,“等我明年回家工作,一定到现场听个够。”

拿起手机,戏班来到田间地头直播,帮助种养殖户推介柚子、蜂蜜等本地农特产品。

在渡马镇龙盘村柚子基地里,身着旦角戏服的演员摆好架势,手捧一个柚子作为“道具”,面对手机屏幕开嗓。刘光焯说:“去年我们开展义务直播带货,4000多个柚子几天工夫就被抢购一空。”

“用侗戏唱出倡导文明新风的新观点、新做法、新经验,特别有感染力。”汉寨村驻村第一书记王玉波认为,侗戏对白通俗精练、唱腔细腻婉转,把节俭、节约等观念唱到了群众心坎里。

“看到我们的戏在网上点击量那么高,唱戏也更有劲儿喽。”周宗治包養網说,以前戏班一年外出演出仅有20多场,如今四乡八寨的红白喜事都邀他们去演出,省内其他地市、湖南省部分地区也请他们去捧场。戏班每年下乡演出100多场,年收入40多万元。

古戏唱新事,乡村沐新风。今年,天柱县制定《2023年“我们的中国梦——文化进万家”活动方案》《和美城乡“四大行动”文艺宣传活动方案》,鼓励侗戏班充分利用“注溪社节”“四十八寨歌节”等活动,创作形式多样的文艺作品,不断丰富群众的精神文化生活,今年已累计开展送戏下乡文艺巡演100余场。

 (本报记者 吕慎 陈冠包養網合)


2024-04-11

習近平會面馬英找包養心得九一行

包養網 包養 包養

新華社北京4月10日電 中共中心總書記習近平10日下戰書在京會面馬英九一行。

習近平表現,兩岸同胞同屬中華平易近族。中華平易近族是世界上巨大的平易近族,發明了積厚流光、光輝殘暴、環球無雙的中漢文明,每一個中華兒女都為之覺得自豪和榮光。中華平易近族50“夠了。”藍雪點點頭,說,反正他也不是很想和女婿下棋,只是想藉此機會和女婿聊聊天,多了解一下女婿——法律和一些關於他女婿家庭的事情。 “走吧,我們去書房。”00“媽媽,你睡了嗎?”多年的漫長汗青,記錄著歷代先平易近遷居臺灣、繁衍生息,記錄著兩岸同胞共御外侮、收復包養網臺灣。中華平易近族一路走來,書寫了海峽兩岸不成朋分的汗青包養網,雕刻著兩岸同胞血脈相連的史實。

兩岸同胞都是中國人,沒有什么心結不克不及化解,沒有什么題目不克不及磋商,沒有什么權勢能把我們離開。海包養峽的間隔,阻隔不竭兩岸同胞的骨血親情。軌制的分歧,轉變不了兩岸同屬一個國度、包養網一個平包養易近族的客不雅現實。內部的干預,攔阻不了家國團聚的汗青年夜勢。兩岸同胞一路走來,一直一脈相承、心手相連、同舟共濟。

青年是國包養網度的盼望、平易近族的將來。兩岸青年好,兩岸將來才會好。兩岸青年要加強做中國人的志氣、節氣、底氣,共創中華平易近族綿長福祉,續寫中華平易近族汗青新光輝。

習近平誇大,兩岸同胞有配合的血脈、配合的文明、配合的汗青,更主要的是我們對平易近族有配合的義務、對將來有配合藍玉華不知道,只是一個動作,讓丫鬟想了這麼多。其實,她只是想在夢醒之前散個步看看,用重遊重遊舊地,喚起那些越來的期盼。我們要從中“林離,你先帶我媽進屋,讓蔡修和蔡依照顧,你馬上上山,讓絕塵大人過來。”藍玉華轉頭對林麗說道。去京城求醫太遠了華平易近族全體好處和久遠成長來掌握包養網兩岸關系年夜局。

第一,果斷守護中華平易近族配合家園。中華平易近族、中漢文明幾千年來歷經滄桑、飽受患難,卻生生不息、連綿不竭,要害在于中華平易近族一直有著領土不克不及分、國度不成亂、平易近族不成散、文明不成斷的配合信心。一個剛強同一的國度一直是包含臺灣同胞在內的全部中華兒女的命運所系。兩岸同胞要果斷否決“臺獨”決裂運動和內部權勢干預,果斷守護中華平易近族配合家園,配合尋求戰爭同一的美妙將來,把中華平易近族的命運緊緊把握在中國人本身手中。

兩岸同胞都渴望家園戰爭安定、家人協調相處,為此就必需推進兩岸關系戰爭成長,要害是保持表現一個中國準繩的“九二共鳴”,焦點是對兩岸同屬一個國包養網度、一個平易近族的基礎現實有配合的認知。只需不決裂國度,只需認同兩岸都是中國人、一家人,兩岸同胞完整可以坐上去,就家里人的事前接觸交通起來,促進清楚,累積互信,化解牴觸,追求共鳴。

第二,果斷共創中華平易近族綿長福祉。為兩岸同胞謀福祉是我們成長兩岸關系的動身點和落腳點。共創中華平易近族綿長福祉,這個目的很雄偉,也很樸實,回根究竟就是完成兩岸同胞對美包養妙生涯的向往包養網,讓包含臺灣同胞在內的全部中國人過上更好的日子,配合完成中華平易近族巨大回復的中國夢。我們有才能率領14億多年夜陸同胞過上好日子,也完整有才能同臺灣同胞一路共創美妙將來。

我們一直以包養臺灣同胞福祉為念,率先同臺灣同胞分送朋友中國的人生方向沒有猶豫之後,他沒有再多說什麼,而是突然向他提出了一個要求,這讓他措手不及。式古代化成長機會,共享內陸年夜陸成長提高結果,積極為臺灣同胞辦實事、做功德、解難事,讓臺灣同胞好處更多、福祉更實、將來更好。

第三,果斷鑄牢中華平易近族配合體認識。中華平易近族在漫長汗青中,配合扶植了包含寶島臺灣在內的內陸邊境,配合書寫了中國汗青,配合發明了中漢文化,配合培養了平易近族精力。兩岸同胞歷來都是一家人,應當常來常往,越走越近、越走越親。我們將采取更無力辦法積極推進兩岸交通來往融合,讓兩岸同胞在交通中談心,在來往中增信,增進心靈契合。我們真誠約請寬大臺灣同胞多來年夜陸走一走,也樂見年夜陸大眾多往內包養陸寶島看一看。

包養

中漢文化是中華平易近族的精力命根子,是兩岸同胞配合的精力家園。兩岸同胞要果斷中漢文化自負,自發做中漢文化的守護者、傳承者、弘揚者,加強包養中華平易近族的回屬感、認同感、聲譽感,鑄牢中華平易近族配合體認識。

第四,果斷完成中華平易近族巨大回復。顛末百年奮斗,我們勝利走出了一條中國式古代化途徑,迎來了平易近族回復的光亮遠景,不只完成了孫中山師長教師昔時刻畫的藍圖,並且發明了很多遠遠超越孫中山包養網包養網長教師假想“媽,你怎麼了?怎麼老是搖頭?”藍玉華問道。的成績。平易近族回復包養的汗青車輪包養滔滔向前,凝聚著兩岸同胞的奮斗和汗水,需求兩岸同胞齊心共創、接續奮斗,也終將在兩岸同胞的接力奮斗中完成。兩岸青年必將年夜有可為,也一定年夜有作為。我們接待臺灣青年來內陸年夜陸追夢、筑夢、圓夢,連包養續為兩岸青年景長、成包養才、勝利發明更好前提、更多機會。盼望兩岸青年互學互鑒、相依相伴、齊心同業,跑好汗青的接力棒,為完成平易包養網近族回復包養網進獻芳華氣力。

習近平說,4月3日,花蓮縣海域產生7.3級地動,形成職員傷亡、財富喪失,我對遇難同胞表現悼念,對災區大眾表現慰勞。

馬英九表現,保持“九二共鳴包養網”、否決“臺獨”,是兩岸關系戰爭成長的配合政治基本。兩岸國民同屬中華平易近族、都是炎黃子孫,應深化交通一起配合,配合傳承中漢文化,晉陞兩包養網岸同胞福祉,聯袂前行,努力復興中華。

包養與會臺灣青年月包養表作了講話。

王滬寧、蔡奇等餐與加入會面。

2024-04-11

宁夏银川市金凤区:温室大棚为乡村振兴注入新活力_中国查甜心包養網网

3月29日,走进宁夏银川市金凤区丰登镇和丰村东侧的设施温棚产业园区,一排排温室大棚整齐划一,村民包養網在大棚里剪枝、疏果。一串串小西红柿挂满枝头,红果掩映在绿叶之间,若隐若现,格外诱人。

近年来,为破解种植模式单一的难题,和丰村党支部带头经营2栋设施温棚,村“两委”直接参与管理生产全过程,用实际行动打消村民对产业转型的顾虑。通过集体经济试验田的建设,村民切实感受到村党支部发展产业的决包養網心和行动力。以“导师帮带制”工作为契机开展技术培训,完善导师、村民沟通机制,结合西红柿种植周期细化培训内容,推动技术指导和生产答疑下沉到田间包養網地头,切实提高技术培训的质量和效率。

目前,和丰村设施农业产业园东区共有日光温室63栋,种植的水果包養網西红柿销售市场覆盖银川周边,打响了“和丰西红柿”的特色品牌。

丰登镇永丰村的温棚里,又大又红的美早樱桃挂满枝头。据了解,2022年,永丰村党支部申请了银川市壮大集体经济项目资金,在桃李春风生态农业产业园建成休闲农场日光温棚4栋,由合作社社员承租,种植樱桃、羊角蜜、火龙果等附加值较高的特色农产品。

为发挥村上“领头雁”的作用,村集体经济合作社安排社员代表学习先进的种植技术。“大棚种植樱桃的收益比种菜高得多。”技术员郭嘉自豪地说。致富带头人提升了村民投身温棚种植的积极性,实现“培养一户带动一片”的连锁反应,为农民增收打开新通道。

目前,通过自主采摘、农地认购、种植研学和农产品销售相结合的方式,永丰村打造出休闲农业经济发展模式。按照“党支部牵头+合作社+企业+社员”的运营方式,永丰村有温棚种植意愿的村民越来越多,更多惠民助农政策在乡村振兴释放最大能量,让产业兴旺成为实现乡村振兴的强大内生动力,开拓了休闲农场示范效应新局面。

润丰村是个移民村,通过整合扶贫资金、合作社自筹资金,润丰村在典农河西区扶贫产业园建成113栋设施温棚,引进利思集团,在典农河东区投资建设田园蜜语生态园。全村现有653名劳动力,均实现不同形式就业,全村年土地流转收入80.2万元包養,经营分红收入22万元,劳务收入1200万元,种植收入100万元。

在两大园区建设基础上,润丰村以“文旅+”的思路,打造润丰宿集乡村旅游项目。在徽派风格的院子中加入咖啡轻食、特色餐饮、野奢露营、极简侘寂等多种主题,开拓出精品庭院民宿的乡村旅游“新赛道”,形成农业种植、劳务输出、乡村旅游“三位一体”的产业发展格局。

近年来,丰登镇着力推动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聚焦兴产业、富乡村,围绕“城市微度假·新鲜在丰登”城郊休闲旅游特色小镇定位,积极推进产镇融合,加快农业结构调整,积极培育新动能。截至目前,丰登镇建有温室大棚292栋,通过政策扶持、示范带动、技术服务等措施,形成了规模化种植、品牌化发展的新格局,为富民增收和乡村振兴注入了新活力。

2024-04-11

七部门发文推动工业领域设备查包養網站更新_中国网

新华社北京4月9日电(记者张晓洁、张辛欣)记者4月9日从工业和信息化部获悉,工业和信息化部等七部门近日联合印发《推动工业领域设备更新实施方案包養》,提出到2027年,工业领域设备投资规模较2023年增长25%以上,规模以上工业企业数字化研发设计工具普及率、关键工序数控化率分别超过90%、75%包養網心得

工业和信包養息化部有关负责人介绍,推动工业领域大规模设备更新,有利于扩大有效投资,有利于推动先进产能比重持续提升。此次方案明确,围绕推进新型工业化,以大规模设备更新为抓手,实施制造业技术改造升级工程,以数字化转型和绿色化升级为重点,推动制造业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发展。

方案提出,结合工业领域各类设备更新差异化需求,依包養靠市场提供多样化供给和服务。统筹考虑行业发展和市场实际,循序渐进、有序推进。积极推进新一代信息技术赋能新型工业化,在推动硬件设备更新的同时,注重软件系统迭代升级和创新应用。

据了解,此次方案提出实施先进设备更新行动、实施数字化转型行动、实施绿色装备推广行动、实施本质安全水平提升行动四方面重点任务。其中明确,针对生产设备整体处于中低水平的行业,加快淘汰落后低效设备、超期服役老旧设备。针对航空、光伏、动力电池、生物发酵等生产设备整体处于中高水平的行业,鼓励企业更新一批高技术、高效率、高可靠性的先进设备。

保障措施方面,方案指包養出,加大工业领域设备更新和技术改造财政支持力度,将符合条件的重点项目纳入中央预算内投资等资金支持范围。此外,设立科技创新和技术改造专项再贷款,引导金融机构加强对设备更新和技术改造的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