貴州黎平縣肇興鎮肇興村駐村第一書記徐信基

“要把平易近族的特點傳承好弘揚好”

本報記者  程  煥

駐村經過的事況:2019年起投身駐村任務,在黎平縣德化鄉高洋村擔負過駐村干部,后在德化鄉平筍村、肇興鎮肇興村2個村落擔負駐村第一書記

遠處山巒延綿升沉,晨霧圍繞,鱗次櫛比的吊腳樓若隱若現,與郊野、溪流、綠樹融為一體。這里是貴州省黎平縣肇興鎮肇興村,全國最年夜侗族村寨之一的肇興侗寨就坐落于此。

寨子里一座鼓樓下,侗族青年圍坐在火塘邊,吹蘆笙、對山歌,婉轉悠揚的歌聲穿過青瓦木樓,引得很多游客循聲前來。“這就是年夜伙兒的日常生涯場景,原汁原味的侗家風情。”肇興村駐村第一書記徐信基說。

一年前,徐信基從黎平縣水務局離開肇興村,再次開啟他的駐村之旅,與在脫貧攻堅時代的任務分歧,此刻的義務是抓好村落周全復興。

“吊腳樓、古寨、侗族年夜歌等是奇特的平易近族文明風情,要把平易近族的特點傳承好弘揚好,在文旅融會中更好彰顯它們的光榮。”徐信基說,盡力做好平易近族文明的傳承維護與立異成長,連續激起村落周全復興動力活氣,是肇興村眼下最要害的一項任務。

飛檐翹角,氣概恢宏,肇興侗寨有“仁義禮智信”五座鼓樓。因循傳統,鼓樓仍然是村平易近們共商成長、處理膠葛等工作的場地。“在鼓樓議事軌制下,村里不竭依據侗族‘款約’修正完美村規平易近約,此刻我們把規范游玩運營也提上了議程。”徐信基先容,本年將村規平易近約的束縛對象擴展到了全部商戶,催促他們文明誠信運營。

“春天到了好時間,布谷鳥叫催春忙……”夜幕來臨,一聲洪亮的領唱,拉開了侗族年夜歌扮演尾聲。篝火旁,村平易近陸艷玉天天都方法著同鄉們演唱侗族年夜歌的經典之作《布谷催春》,一天兩場表演,游客紛紜叫好。

此次擔負駐村第一書記,徐信基熱忱更高。“我要和全村干部群眾一路盡力,將多姿多彩、底蘊深摯的平易近族特點文明悉心維護好、傳承好、發揚好,連續加強肇興侗寨的brand影響力、集聚力和帶動效應,為平易近族地域推動村落周全復興摸索更多立異樣本。”徐信基先容,2024年肇興侗寨累計招待游客102.7萬人次,村所有人全體經濟支出245萬元。本年游玩人次無望衝破200萬人次。

寧夏齊心縣王團鎮吊堡子村駐村第一書記李宗仁

“我要接著站好這班崗”

本報記者  焦思雨

駐村經過的事況:2015年起10年間,先后在齊心縣王團鎮羅臺村、石獅開闢區黃石村、王團鎮吊堡子村3個村落擔負駐村第一書記

凌晨6點,寧夏齊心縣王團鎮吊堡子村薄霧未散,駐村第一書記李宗仁就挎著相機,踏上了熟習的大道。

“之前進戶時,村平易近話都不愿多說,現在遠遠就召喚我‘李書記,來攝影’。”李宗仁摩挲著相機上的磨損陳跡說,攝影已成為他銜接村平易近的橋梁。在他的鏡頭里,笑著創新院墻的村平易近、抱著羊羔的忸怩男孩、風中伸展的山花……上萬張照片記載著吊堡子村的變更。

李宗仁是齊心縣國民查察院四級高等查察官助理,2015年包養起就投身到駐村任務中,10年間駐過齊心縣3個村落。

憶起2015年頭到王團鎮羅臺村的場景,李宗仁坦言:“脫貧攻堅是一場‘硬仗’,每一戶的艱苦都是詳細的,修路、吃水、住房、成長財產,都是必需啃下的‘硬骨頭’。”

兩年駐村攻堅,李宗仁率領扶貧任務隊展設自來水管道,徹底處理了飲水困難;奉行綠色養殖,肉牛存欄增添到90多頭……“看著村平易近的日子好起來,我比誰都興奮!”李宗仁說。

羅臺村駐村期滿,李宗仁廢棄回城機遇,自動請求到石獅開闢區黃石村擔負駐村第一書記,一干又是4年。身材狀態欠安,家人伴侶都勸他不要再駐村了,但李宗仁卻鐵了心。

2021年,他奔赴間隔縣城55公里外的吊堡子村。在村里,李宗仁追蹤關心先生的進修情形,應用攝影和文字專長,時常到村小為孩子們授課。更把眼光投向田間地頭的“年夜講堂”。“同鄉們的常識文明程度需求進步,即便是種枸杞,也要采用新方式蒔植無機枸杞。”他積極溝通和諧,落實技巧培訓補貼政策。“我帶動村平易近和孩子們一路學英語和AI技巧,盼望他們能成為高本質的‘新農夫’。”

10年駐村,李宗仁此刻三句話不離“我們村”。他說:“只要把本身活成村里人,才幹真正懂得鄉村,為平易近處事。我們曾經經由過程脫貧攻堅處理了‘有沒有’的題目,此刻要讓同鄉們生涯更美妙。我要接著站好這班崗,盡力為同鄉們辦更多的貼苦衷。”

福建壽寧縣竹管垅鄉江岔村駐村第一書記陳毓

“成長財產要‘看菜吃飯’”

本報記者  劉曉宇

駐村經過的事況:2017年至2021年,擔負古田縣城東街道雙山村駐村第一書記;2024年,擔負壽寧縣竹管垅鄉江岔村駐村第一書記

“海拔高周遭的狀況好,茶葉品德佳,範圍運營用來做奶茶原料再適合不外!”清明節后,福建壽寧縣竹管垅鄉江岔村平地茶園陸續進進春茶采摘期。站在田埂上,陳毓德律風不竭,“要讓這么好的茶早點走出年夜山!”

江岔村是典範的閩東平地小村,雖說基本舉措措施比擬完美,但年青人年夜多外出打工,常住生齒缺乏200人。往年12月,陳毓作為福建省成長改造委派駐干部,到江岔村擔負駐村第一書記,“盼望在新職位再有新作為!”臨行前,陳毓給本身鼓勁。

訪平易近情、看茶園,陳毓走遍了江岔村每一處角落。“缺乏財產支持,村平易近支出不穩固,農產物沒有競爭力……”包養網未幾時,題目清單擺在了眼前,“能不克不及讓村落財產提質增效?”陳毓的考慮,也是村兩委班子的配合設法。

“咱村不少人在外經商,借助渠道氣力,茶園範圍化運營、brand化運作是個好方法”“村里現有茶廠加工才能缺乏,村所有人全體進股茶廠擴建,村平易近墨綠當場加工”“日出日落,茶園景不雅美不堪收,成長攝影游,閑置場館改革做平易近宿,晉陞招待才能”……在村里的議事會上,陳毓提出的設法包養網心得,取得了年夜伙兒分歧承認。

早在2017年,陳毓便自動報名了脫貧攻堅階段的駐村任務,被下派至古田縣城東街道雙山村擔負駐村第一書記。兩次駐村經過的事況,讓他對財產成長有著本身的思慮。“不克不及自覺‘抄功課’,成長財產要‘看菜吃飯’、隨機應變。”陳毓回想,雙山村山淨水秀,合適農產物蒔植,他多方聯絡接觸,讓省農科院的實驗田在那時建檔立卡貧苦戶的田里落地,還幫著爭奪項目資金、請技巧員上門。

2021年,陳毓第一次駐村停止。“我永遠不會忘卻,分開雙山村的那一天,幾名村平易近抱著芋頭和青菜,在路邊等我,非要讓我吃完這一頓特點菜再走。”眼含熱淚,陳毓對記者說。

問及今后預計,陳毓打算滿滿:“推動村落周全復興,財產仍然是重頭。要讓農產物從粗加工向高深加工延長,盡力打造‘有brand’的產物;還要引進優良的村落計劃團隊,在人居周遭的狀況整治、文明氣氛晉陞方面下足工夫;更主要的是舉行多場‘農人培訓班’,輔助年夜伙兒一路學技巧,長本領,將來的日子一路更紅火。”

四川樂山金口河區共安彝族鄉文店村駐村第一書記郭菲

“讓家家戶戶都有奔頭”

本報記者  宋豪新

駐村經過的事況:2017年5月至今,先后在峨邊彝族自治縣金巖鄉俄羅村、金口河區金河鎮吉星村、共安彝族鄉文店村任駐村第一書記

陽春三月,春耕時節,四川樂山金口河區共安彝族鄉文店村,田間地頭一派忙碌。

“不消急,大師排好隊一個個來!”一年夜早,村委會院壩里,駐村第一書記郭菲組織村平易近,依序排列隊伍支付肥料。村平易近魯克福美說:“有了這急需的肥料,這下家里的核桃減產穩妥了。”

郭菲,來自樂山個人工作技巧學院,2017年5月至今,先后在3個村任駐村第一書記。“我們這一片,郭書記怕是快走遍了哦。”談起郭書記,村平易近們紛紜豎起年夜拇指。

初到文店村,郭菲就遇上千畝核桃暢銷題目。他敏捷聯絡接觸單元展開“以購代捐”,一舉處理了10萬元農產物銷路題目。經由過程開闢公益性職位、約請農技專家、落實政策兜底等舉動,2024年文店村脫貧戶和監測對象支出同比增加12.8%。

作為駐村第一書記,郭菲清楚,穩固脫貧攻堅結果是場“耐久戰”,村里不只要財產興,更要人才興。

深刻訪問中,郭菲發明,村里的孩子在冷寒假時代缺少進修資本。“要徹底挖窮根,必需靠教導。”說干就干,郭菲憑仗專門研究上風,在村里辦起“第一書記講堂”,應用冷寒假開設英語和作文教導班。從小學到高中的先生,都能在這里找到響應的進修內在的事務。“培育好這些孩子,就是為村落周全復興播下盼望的種子。”郭菲說。

“英語班真是幫了年夜忙!”村平易近楊敏贊不停口:“我家娃娃不只把握了有用的進修方式,更培育起學英語的愛好。”

充足施展高校資本上風,郭菲聯袂樂山個人工作技巧學院“童心同語”志愿辦事團隊,經由過程通俗話培訓和非遺文明體驗,讓村里的孩子們在歡聲笑語中收獲常識。

“孩子們學業提高,眼界也在不竭晉陞。”郭菲先容,為鼓勵更多山區學子發奮向上,樂山個人工作技巧學院特殊建立專項獎學金,對進修成就優良的文店村塾生賜與嘉獎。

“個人工作教導在賦能村落周全復興方面年夜有可為。”郭菲說,“教導提質,財產復興,文明賦能,讓每個孩子都有出彩的機遇,讓山里每寸地盤都煥產生機,讓家家戶戶都有奔頭。”這位43歲的“老駐村”仍然堅持著初心熱忱,持續書寫著小涼山的村落周全復興故事。

編纂手記

用汗水澆灌腳下的地盤

本年3月,習近平總書記在貴州黎平縣肇興侗寨考核調研時誇大,“第一書記軌制仍是要保持,脫貧之后村落周全復興義務異樣沉重,這方面仍是要加大力度。”

從打贏脫貧攻堅戰到推動村落周全復興,駐村干部是主要的見證者,也是主要的介入者。明天這4位駐村第一書記包養是他們這個群體中的代表,徐信基、郭菲三度駐村,陳毓兩度擔負駐村第一書記,李宗仁駐村曾經10年……從他們的心里話中可以看出,多年來,他們扎進村莊、甩開膀子、蹚前途子,從同鄉們的急難愁盼事干起,讓一個個深山小村迎來年夜變更,也讓這些駐村干部的心和村平易近的心牢牢連在一路。

重擔在肩,這些駐村干部想在前、趕在前、干在前。成長財產,讓農產物從粗加工向高深加工延長,村里主導財產完成brand化運營;摸索文旅財產進級,讓同鄉們經由過程分紅和務工支出走上致富慢車道……改良平易近生,當途徑、飲水、用電、住房等基礎平易近生題目曾經處理,同鄉們更關懷生病了若何醫保報銷、孩子上學怎么教導、家里白叟誰來關照……駐村干部們下足“繡花功”,將一件件平易近生大事逐一落實,讓同鄉們從心田里感觸感染到暖和和氣力。

推動村落周全復興,寬大駐村干部仍將以只爭旦夕的幹勁,沖鋒在前,連合率領同鄉們一路,用汗水澆灌腳下的地盤,用休息發明加倍美妙的生涯。